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文物保护开发要守住底线

2019-04-19 18:0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倪洋军

  当地时间4月15日晚,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市中心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哥特式建筑塔尖在大火中倒塌。消防人员称,这场大火可能与正在进行的教堂改造工程有关。但引发大火的具体原因仍暂时不明,巴黎检方已经展开调查。

  巴黎圣母院约建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法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历史遗迹之一,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每年约接待1300万名游客参观。它在法国革命的残酷性和20世纪的世界大战中幸存下来,但在令人恐惧的短暂时间内,这场大火毁坏了巴黎乃至欧洲的象征性建筑。这是整个法国、整个法兰西民族和全体天主教徒的灾难,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悲哀和全世界人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

  毋庸置疑,文物遗迹是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后世抚今追昔的无价珍宝。但文物也很“易碎”,一旦保护不利、开发失当造成破坏,往往难以复得。正因如此,对文物的展示开发必须谨小慎微,一定要建立在有效保护和绝对安全的基础之上,切忌急功近利,更不能野蛮施工。然而,在火爆的旅游市场面前,一些地方、个别领导、少数工作人员,对文物开发火急火燎,要么操之过急,连起码的报批程序都不履行就私自动工;要么麻痹大意,在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条件下高危施工。巴黎圣母院的这场大火,不仅给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创伤,也再次给文物保护敲响了警钟。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毁掉,即使依照原样再把它造起来,薪火相传千百年的人类文明的积淀也是没办法恢复的。大火过后,即便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重建巴黎圣母院,但是无法重建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个历史印记。撇开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不说,我们国内的一些地方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也是捉襟见肘。有的未经批复在古城遗址上架起不伦不类的楼台;有的将具有考古价值的石刻护堤铺上水泥改造成骑行慢道;有的给石像涂脂抹粉,拆真建假,以保护之名大搞房地产开发。凡此种种,都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极不尊重,更是发展观、政绩观扭曲的表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将历史文化遗迹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后人、展示给来者,让人们回味历史、牢记历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文物展示开发,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责任制,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开发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对于任何违法行为、违规操作,都要严肃追究、严厉问责,让法律和制度的牙齿更加锋利,倒逼敬畏之心永存,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底线不守,何来敬畏?文物展示开发,必须牢牢守住“保护”和“安全”的底线,必须慎之又慎、严之又严,认真认真再认真,不能太过疏松随意。其他各行各业,也必须坚守底线,不越红线,走好每一步,把握好每一个环节。要知道任何事故肯定存在隐患,应该也出现过异常现象的苗头,只要一个隐患被堵住、一个征兆被提前发现,往往就能避免整个事故的发生。这个世界,来不得半点侥幸。希望全世界都能警钟长鸣,守好底线,保护好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不要出现重大事故后的长吁短叹以及大火过后的捶胸顿足。

 

  

  

责任编辑:张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