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假货缘何屡禁不止?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赵霞
近年来,随着网购广泛普及,中国电商市场快速成长。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超过6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9.6%。伴随着市场体量的增大,假货也在悄然侵袭着电商领域,仿冒名牌、离谱低价,新型网购和社交平台等成假货“重灾区”。
假货多发于门槛低、用户多、利润高、成本低的产品,离谱低价、无底线促销是这类“山寨产品”最大的卖点。同时,海淘、代购等网购新方式也助长了假货的泛滥,微信朋友圈、抖音等逐渐成为假货流通渠道。电商平台制假售假的同时,消费者“知假买假”现象也不容忽视。部分消费者看重所谓“性价比”,也有的抱着攀比心理想用个伪大牌产品,而大部分消费者则是缺乏假货辨别能力。
电商平台售假,不仅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更挤压了合法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对此,需要监管部门、电商平台、消费者等形成多方合力,探索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平台售假问题。
首先,要加强法律层面约束、提高制假售假违法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第一部电商领域综合性法律《电子商务法(草案)》(三审稿)中新增明确的“打假”条款: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如果明知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有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但并未采取必要措施,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8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力度》的通知,要求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实施全链条打击。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打击力度,让商家不敢售假。
其次,电商平台要承担主体责任、主动打假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声誉,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产业生态。事实上,电商平台本身具备打假优势。电商平台应该强化规则以便于查处假货,从而避免冗长诉讼,提高打假的效率。此外,电商平台掌握的大量数据和销售信息,也是打假的有力证据。据了解,多家电商平台已部署打假举措,并初见成效。阿里巴巴在推广假货甄别模型、实时拦截体系等技术的基础上,上线了“知产快车道”计划,95%的侵权投诉在24小时内可得到处理。其倡议成立的打假联盟在一年多时间内,已向全国公安机关推送涉假线索约200条;京东对供应商和商家入驻资质审核、合同履约等进行严格把关,推出资质审核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搭建商品质量管理系统,并与各地工商、食药监、消协等部门展开质量数据共享……
最后,消费者要当好监督员。打击假货,不能只让电商一个人战斗,消费者要积极维权。消费者是假货的直接受害者,但是其维权意识低、维权成本大等原因导致大多数售假行为并不能被及时暴露出来,售假商家从中获益之后反而会增大其售假的能力和欲望。因此,有必要设立简便高效的反馈管理机制,构建责任追究体系,降低消费者的反馈成本,并采取奖励机制,真正做到投诉有效、消除假货。当购买到假货,消费者要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发挥出监督员的作用。
此外,假货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低价。这就需要商品经销者正视消费者的多样需求,用合理合法的方式提供多元供给,这样才能不断挤压假货生存空间,维护市场秩序。
- 解码52.64亿件背后的经济增长动能2023-11-20
- 让电商奏响“促农增收曲”2023-11-07
- 电商助农让丰收节成色更足2023-09-20
- 高铁快运,跑出“双11”物流加速度2022-11-14
- “三方发力”助力新农人直播带货2022-06-23
- 中国铁路带来“网购”新体验2021-11-04
- 【地评线】鲁网网评:让“新农人”添翼乡村振兴2021-03-16
- 【地评线】鲁网网评:念好“强字诀”,掀起农村电商发展新热潮2020-05-09
- 【地评线】鲁网网评:电商助力“云上开花”2020-04-29
- 减少电商垃圾需践行“绿色网购”理念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