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初心不改、志存高远,做钟扬式好干部

2018-03-27 16:1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沈辰辰

  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每年100多天在最偏远、最荒凉、最艰苦的地方穿梭,他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5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3月26日新华网)

  斯人已逝,芳香犹在。钟扬教授离开我们已有半年多时间,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珍藏和学习。从副厅级干部到大学老师,从繁华富饶的上海到艰苦荒芜的西藏,钟扬教授不仅传授了科学知识、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更是将种子精神发扬光大,将永恒初心和远大志向坚守到底。而这种初心和志向更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学习和遵循的。

  年少成名,钟扬的人生原本可以很从容。但33岁那年,他从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辞职,到复旦大学当一名普通老师,只因他热爱教学、热爱科研,只因他“天生就是要做老师的”。为了这一颗初心,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他用脚步为祖国和人民建起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全馆图文写作的任务时,明知要求高回报少、时间紧周期长,但他毫不犹豫接下这个的“烫手山芋”,500多块展板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丰富内容,都是他与馆里工作人员一字一句地讨论编写。只要跟科研有关,跟科普有关,他永远义不容辞。这种对初心的坚守精神,不正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学习的吗?

  正是因为对初心的坚守,钟扬教授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行走在科考路上。在被问到“一天到晚采种子,没有任何眼前的经济利益,值得吗”时,钟教授认为,若干年后当某种植物被需要时,只要人们能够想起“有个姓钟的教授好像采集过”就行。这种不计当下,只追求种质资源对国家发展、人类命运非凡意义的精神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更体现在对科考人才的培养上。在漫长的科考道路上,钟教授意识到,西藏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物学家,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于是,从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西藏大学的生态学科进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不计个人得失,不计当前经济利益,只为造福后人,这不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学习的吗?

  钟教授希望他的学生如这生长在世界屋脊的植物一样,坚持梦想,无畏艰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也应该坚守初心、志存高远,才能绽放梦想的花,结出为民服务的果实,真真切切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