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代表委员为校园贷开出的良方管用吗

2017-03-08 11:1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周磊

  有统计显示,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到2016年规模已突破800亿元。代表委员建议,一方面要对部分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的校园贷平台予以规范清理,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正规金融机构尽快补上高校金融服务短板。(3月7日新华网)  

  到2016年,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这说明,校园贷的市场空间巨大,大学生对这类贷款业务也是青睐有加。近几年来,名目众多的校园贷在全国各大高校圈地跑马,从分期购物平台,到P2P贷款平台,甚至是电商平台都想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里分一杯羹,看似单纯圣洁的象牙塔,“贷”出了“骗贷”“裸贷”“连环贷”等乱象。  

  鉴于此,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校园贷“野蛮生长”的问题亦成为委员代表热议的焦点。代表委员开出了良方,建议一方面为校园贷“瘦身”,驱逐不规范的的贷款平台,另一方面为校园贷“健身”,推动正规平台补齐高校金融服务短板。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的网贷平台已达数百家。走进大学校园,从食堂到宿舍到厕所,校园贷的广告卡片和海报几乎随处可见。低利息、高额度、无抵押、到账快,这些极具诱惑性的字眼让有的大学生眼热心动,往往只需一张身份证,一本学生证,甚至不用本人签字,就能轻松贷到数万元。  

  有的机构在贷前环节虚假宣传,实则高息放贷,超出大学生合理承债范围。有的机构则设置贷款陷阱,甚至以“裸条”作为担保方式。在贷后环节又暴力催收,突破法律道德底线……凡此种种,都表明校园贷已呈现出“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的严峻态势。而频频牵动舆论神经的裸贷事件,早已暴露出部分贷款平台的失范与无序。  

  不可否认,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成果,不乏积极意义。对于那些家庭确实困难,需要通过贷款应燃眉之急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好事一桩。如双方达成共识,并可实现“有借有还”的基本原则,自然不会招惹是非。而适宜的信用消费贷款,也有助于培养年轻人成熟、理性的消费意识和信用观念。  

  据统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使用过网络贷款。大学生借贷不少都是用于手机、电脑、衣服等炫耀性消费,甚至还有人把钱投在了赌博等违法行为上。这意味着,有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然出现偏差。对校园贷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网贷门槛低”“借钱很方便”等层面,常常会忽视可能的潜在风险和隐患。此外,《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近六成高校学生缺乏信用知识,逾八成大学生没听说过或不了解个人信用报告,知道信用报告中逾期记录保存几年的大学生只有12%,甚至有超三成大学生不知道个人信用报告里的逾期记录会影响未来的金融生活。虚荣攀比、盲目消费、信用欠缺等,都是大学生容易引发和陷入校园贷风波的关键因素。  

  顺势而生的校园贷不是原罪,需要为健康的校园贷兜底的,是补上高校金融服务短板。商业银行要开发有针对性的高校消费金融产品,合理设置消费信贷额度和利率,使这些产品符合普惠金融属性。同时,贷款平台要积极做好风控,平台之间要加强数据共享与合作,并与征信机构实现联网,规范审批流程,防止恶意借款。以一种规范、优质的金融服务进驻校园,给真正有需要的学生送去福音。  

  而规范的校园网贷只是硬币的一面,作为一款金融产品,贷款一方也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大学生除了应在旺盛的消费需求和脆弱的还款能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学会理性消费,还需以大学生应有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为自己的贷款行为负责。

责任编辑:刘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