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校园暴力,这“戾气”几时休!

2016-01-18 17:0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陈莉

  16日,一段少女遭多人殴打、脚踹、扒衣的视频被传到网上,打人者讲海南临高方言。记者16日晚从海南省临高县公安局得到证实,视频里的暴力事件发生在该县东英镇的乡间小道上,受害人已报案,目前临高县公安局网警、刑警、治安警察等多警种已在东英镇开展调查。(2016年1月17日 中国新闻网)

  原是桃花芬芳的年龄,因为生活琐事就招呼上几名同学,狂扇对方的耳光,并逼着对方下跪,发生让人心寒的施暴行为。类似同学之间的暴力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借助视频和图像传播的就有近10起,且事件性质一起比一起恶劣。同为花样年华的同学,为何会如此冷酷、残暴?那些被欺凌的孩子又缘何会遭此厄运?让笔者内心戚戚之余的同时也感叹这“戾气”行为何时休?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关系到的不仅仅是一位孩子,一个家庭的命运,更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本该亲密无间,何以拳脚相加?没有谁天生是恶人,那些未成年施暴者不可能一开始就贪恋暴力,他们的过错,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有关,也与监护人的责任缺失有关。校园暴力作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在国内有着特殊的表现。只有将校园欺凌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在提高重视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入手解决导向问题,由单纯的道德议题上升到德法并举的层次,才能辅以综合性手段以达到社会共治。

  遏制校园暴力事件,就需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形成合力。学校方面,加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力度,还需加强在校学生面对施暴者时要有谋略和勇气,学会自我保护;家庭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真诚相待,还需时时关心孩子,了解其心理需求、生活及行为改变原因;社会方面,相关部门应控制暴力文化的传播,加强对电视、电影、网络的审查、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宣扬色情、暴力的“口袋书”。公安机关与学校建立联运机制,学校把发生在校内以及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因素都及时报告公安机关,而公安机关应配合学校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

  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体、心理的伤害,助长施暴者的扭曲行为,因此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应该多关注孩子们的人格培养,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敬畏生命,让校园祥和,让校园暴力彻底休止。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