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比穷”让补助成了嗟来之食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漫画焦海洋
“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太伤自尊了!”沈阳大学某学院学生小刘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自己最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本来不想让大家知道家里困难,可这样一来全班都知道了。说是为了公平,可让我们当众‘揭伤疤’,这对我们公平吗?”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方式是为了公平,出发点是好的,已着手修改。(10月16日《沈阳晚报》)
“演讲比穷”让补助成了嗟来之食早前就有新闻爆料,昆明某大学搞“比惨”演讲挑选“贫学生”,以确定助学金获得者资格;福州某高校也曾让申请助学金者“晒贫困”,如此“助学”办法不但让学生倍感不堪,而且也遭至舆论的广泛质疑,哪成想沈阳某学院依然在步人后尘。
演讲比穷,校方给出的说法都如出一辙,那就是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其初衷似乎无可厚非,可不堪追问的是,助学贫困生要做到“三公”,非得通过这种揭伤疤、伤自尊的方式才能实现吗?做过细工作,开展不公开核查,建立举报机制,发现冒充者给予通报批评,等等,多种路径可以尽量确保助之所需。
“嗟来之食”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更应该懂得尊重、尊严为何物,又该如何去珍视、呵护。助学金原本是一种爱心救助,为了让贫困生能够体现生活和学习,校方却让大家上台“表演”,比惨、晒穷、拼资格,与“嗟来之食”的侮辱性施舍何异?
贫困生需要的是体贴式关怀、帮助,助学金给他们带去的应该是温暖,粗鲁甚至粗暴的“演讲比穷”,只能令学生感到受伤和寒心,这种既没人情味、又不利于教会学生如何爱的助学模式早该彻底摒弃了。(山东商报范子军)
责任编辑:宋莉
- “互联网+”在指尖上实现教育公平2023-08-15
- 中考体育花钱就能改满分?教育公平岂可弄虚作假2023-04-27
- 【地评线】鲁网网评:提升“驾驭市场”的能力修养2020-06-16
- 营商环境的根本是保障公平竞争2019-05-08
- “幸运盒子”真的有那么幸运吗2019-03-15
- 填平教育公平的鸿沟2017-08-08
- 维护教育公平,弘扬社会正气2017-06-06
- 保障高考公平还需法律“武装”2016-06-07
-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岂能靠“已育”?2016-03-08
- 公平和质量是发展教育的两把“钢尺”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