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除了愤怒、悲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2013-05-22 17:5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一位参与破案警察的感慨:当看到小艾钰的身体从泥土里一点点显露出来时,破案的兴奋感荡然无存,感受更多的是伤心、难过,还有职责的压力!应该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呢?既是自问,也是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由这种追问出发,哪怕是最微小的一个改进,或许都能减少一起悲剧。

  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坏消息还是来了。

  那个让人牵挂的失踪孩子——济南仲宫8岁小女孩许艾钰,被找到了,但已经遇害。即便曾经设想过会有这样的不幸结局,但当这一切确认为真时,我们还是猝不及防,撕裂之痛迎面而来。毕竟,这一切,太残酷了。

  我仔细打量过报纸上刊登的寻人照片,许艾钰笑得那样灿烂,今天再看这笑容,却是压不住的心痛。

  这是共同的愤怒。是什么样的惨无人性,让一个人能对这么年幼的孩子下如此狠手?是什么样的家教,又能让一个父亲帮子埋尸灭迹?这是共同的悲伤。许艾钰还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这么小,小如一朵花还未绽放,却已经永远消逝。有哪一个家庭,可堪承受这样的伤痛?

  小艾钰惨遭杀害,是一个悲伤音符,但不是终止音符。愤怒之后,悲伤之后,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我们是不是还能做些什么?

  我们要回望悲剧的全篇,找到我们的弱点。

  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中,知道在这个社会,谁的身上也没贴标签,谁也无法看透究竟哪一个人是“徐某荣”?昨日的《法制晚报》就刊登了该报联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所做的儿童性侵害调查,结果发现“很多侵害人在作案时,为了达到目的,往往采取暴力、语言威胁或者欺骗等方式,逼迫孩子就范。”而孩子,往往因为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成为受害者。那么,在如今孩子的知识体系里,这种自我保护知识,又有多少?在家长和老师的心中,这又有多大的分量?

  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里,都没有这块内容,请尽早补上;如果,仅是零篇碎章的粗枝大叶,请像给孩子讲解避震知识、消防演练那样,郑重其事、认认真真地上一堂自我保护知识课。再遇到危险时,有这方面的知识总比没有要强。

  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们要回望悲剧,但我们并不是悲剧的旁观者。因为这个社会,是由一个个你组成的。你怎么样,无数个你怎么样,这个社会便怎么样。马云卸任CEO演讲时,有这么一段话:“这世界很多事,我们做不了……这世界每个人做好自己那份工作,做好自己感兴趣的那份工作,已经很了不起,我们一起努力除了工作以外,完善中国的环境,让水清澈,让天空湛蓝,让粮食安全……”概而言之,每个人要如马云所言,做个好人,朝着阳光生长;为这个社会增添一份安宁与温馨,而不是成为一个罪人,祸害社会。

  昨天,在微博上,我还看到一位参与破案警察的感慨:“九昼夜的努力,小艾钰失踪一案终于告破!当看到家属得知噩耗而撕心裂肺的痛哭时; 当看到小艾钰的身体从泥土里一点点显露出来时,破案的兴奋感荡然无存,感受更多的是伤心、难过,还有职责的压力!应该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呢?”

  这既是自问,也是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由这种追问出发,哪怕是最微小的一个改进,或许都能减少一起悲剧;而这,予小艾钰,多少是一种告慰。(山东商报评论员朱启禧)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