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山东稳经济政策:以“实”破题,为市场主体注入发展强信心

2025-09-10 15:28:5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经济稳,则人心聚;信心足,则事业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山东抛出稳经济“1+3”政策组合拳,直击市场主体痛点堵点,用“真金白银”的支持、“流程再造”的突破、“精准对接”的温度,打出一套“实招组合拳”,让企业从“心里有底”到“放手闯干”,为山东经济稳健向好注入了强劲的信心动能。

  政策之“实”,在“真金白银”中筑牢信心根基。信心的提振,离不开真真切切的资源支撑。山东此次政策不搞“画饼充饥”,而是拿出清晰可量化的“真金白银”精准滴灌。服务业领域,在2亿元引导资金基础上再增1亿元,定向扶持高成长性企业与升规纳统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扩至全省16市,小清河航线奖补延长、内河新能源船舶获专项支持,每一项资金都瞄准企业“钱袋子”难题。对企业而言,“给多少”“怎么给”的明确答案,远比“大力支持”的模糊承诺更有分量,这种“政策输血”让市场主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支撑,发展的底气自然更足。

  政策之“实”,在“流程减法”中激活信心动能。企业的信心,不仅源于资金支持,更来自办事的顺畅与高效。山东政策直击项目建设“要素梗阻”、企业办事“流程壁垒”,用“减法”换“加法”。将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纳入“鲁惠通”平台,让资金直达项目无需“辗转跑腿”;建筑业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从制度上破解工程款拖欠的“老大难”;民营建筑企业不仅能拿到清晰的项目清单,还能享受无还本续贷、低费率转贷的“绿色通道”。流程的简化、壁垒的打破,让企业把精力从“跑手续”转向“抓生产”,这种“松绑减负”让市场主体看到了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干事创业的劲头愈发强劲。

 政策之“实”,在“主体有感”中凝聚信心合力。政策的效果,最终要由市场主体的感受来检验;信心的传递,也藏在企业经营者的笑容里。从拿到贴息贷款后重焕生机的制造业老板,到接到项目清单后敢于扩产的民营建筑企业负责人,再到靠着服务业引导资金开出第三家门店的创业者,他们的“安心”与“干劲”,是山东政策最生动的“信心名片”。暑假游客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当政策放下“架子”、接上“地气”,用“真招”解“真难”,市场主体自然会卸下顾虑、放开手脚,无数微观主体的“信心火花”,终将汇聚成山东经济稳健向好的“燎原之势”。

  稳经济的核心是稳信心,而信心的底气,源于政策的“实”。山东以“真金白银”托底、“流程再造”提效、“主体有感”聚力,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鼓足“干劲劲”。这种“以实换信”的良性互动,不仅是当下稳增长的关键抓手,更是山东经济长远发展的坚实根基。(文/王鹏)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