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冠军”是怎样炼成的?——读懂了山东制造,便读懂了中国制造的韧性

2025-09-10 15:28:4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很多人印象里,山东是“厚重”的——农业大省、能源大省、孔孟之乡。但若将目光投向制造业赛场,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山东:这里不声不响地孕育出了大批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它们或许不为大众熟知,却已在细分领域做到了全国乃至全球顶尖。

  山东制造的底色,是务实。

  这份“冠军”的成色,并非来自喧嚣的口号,而是源于车间里日夜不息的机器轰鸣、实验室里一次次枯燥的重复试验、以及一代代产业工人对“工匠精神”的执着坚守。它不追求浮华的概念,而是将根基深扎于实体经济的土壤,心无旁骛地攻主业、搞创新。从一台智能冰箱的全球互联,到一枚高端轮胎的落地无声;从一艘巨轮破浪前行,到一台重卡驰骋万里……山东制造的“硬核”实力,就藏在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与细节里。

  “工赋山东”的提出,正是对这种务实精神在新时代的升级。它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为深厚的制造业基座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其核心,是用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让数据在生产线上流动,让智能在制造流程中决策。在青岛,我们能看到家电巨头打造出的“灯塔工厂”,实现了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在潍坊,农业机械的数字化转型,让“智慧农耕”成为现实;在淄博,一座老化工城市正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重塑产业生态,迈向绿色高端。这不是颠覆性的“突变”,而是渐进式的“焕新”,是山东基于自身产业结构的务实选择。

  这份“务实”,还体现在对“人”的重视上。

  山东深知,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工艺改良,最终都要靠人来实现。从培育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到构建贯穿职业生涯的技能培训体系;从鼓励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到支持老师傅们的绝活绝技代代相传,山东正努力打造一支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是制造“冠军”最坚实的底座。

  读懂山东制造,就能读懂中国制造。

  它没有捷径,靠的是坚守实业的定力、持续创新的魄力和精益求精的毅力。在建设制造强国的征程上,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先行者,也同样需要像山东这样脚踏实地、功不唐捐的“实力派”。当无数个“隐形冠军”汇聚成河,中国制造的大船便拥有了无惧风浪的底气与韧性。

  冠军的制造,从来都是时间与耐心的艺术,是专注与创新的交响。这正是“工赋山东”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文/胡伟)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