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向海而兴,拥抱发展新蓝海

2025-09-10 15:28:1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海洋,这片广袤无垠的蓝色领域,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探索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沿海地区凭借独特的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中,山东以其坚定的向海图强决心和卓越的实践成果,在海洋经济发展领域脱颖而出,展现出令人瞩目的风采。

  科技赋能,驱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山东一直致力于推动海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海洋养殖、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以“国信1号”养殖工船为例,这艘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犹如一座“海上移动牧场”,实现了从近海养殖向深远海养殖的跨越。其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不仅大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水产品质量,还减少了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海洋装备制造方面,山东自主研发制造的“东方航天港”号海上火箭发射船,成功打响“山东海工”品牌,有力推动青岛、烟台等地海上航天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航天+海工”技术融合,为海洋产业发展开拓了新方向。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山东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生态优先,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山东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海洋生态保护。通过实施一系列严格的海洋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山东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多年保持在高位。日照海龙湾曾经是煤炭专用堆场,环境污染严重。通过退港还海工程,如今已华丽转身为“水清滩净、岸绿湾美”的生态海湾,成为全国港口生态修复的标杆项目。此外,山东还积极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将渔业养殖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这些举措为山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放合作,拓展海洋发展空间。山东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经济合作。通过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拓展国际航线等方式,山东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山东港口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港口运营商,不断提升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其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山东还积极开展海洋科技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海洋科技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开放合作的姿态,为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如今,这里有科技创新的活力、有生态守护的担当、有开放共赢的胸怀。未来,山东必将逐浪前行,书写蓝色新传奇,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蓝色力量”!(文/肖琳)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