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立秋:在万物酝酿的丰收序曲里,藏着时光最厚重的答案

2025-08-07 16:54:2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当一片梧桐叶带着夏末的余温飘落肩头,当夜风掠过窗棂携来一丝清冽——立秋,这个被古人称作“天地始肃”的节气,正以最温柔的方式掀开季节的新篇章。它不是骤然降临的秋色,而是万物在酝酿中发出的第一声序曲,是大地对一整年耕耘的初步应答,藏着时光终将回馈的厚重答案。

  《逸周书》有载:“立秋之日,凉风至。”这份“至”并非猝然降临,而是暑气与秋凉在晨昏间的拉锯。清晨的露珠开始在草叶上凝成细碎的水晶,正午的阳光虽仍带着“秋老虎”的余威,却已少了几分灼人的霸道。正如范成大在《立秋》中写的“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暑热未消时的这份微妙变化,恰如丰收前最后的蓄力——就像稻穗在饱满后仍需几日晴光沉淀糖分,就像果实在泛红后仍需几夜凉露凝聚甜香,立秋的“未完成”里,藏着最笃定的期待。

  立秋,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经过漫长夏日的食欲不振,人们在立秋这天吃肉,以补偿身体的消耗,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储备能量,这是对健康生活的朴素追求,也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啃秋”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地吃着西瓜,寓意着把夏天的暑气“啃”掉,迎接凉爽的秋天,简单的举动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古代文人墨客也常以立秋为主题吟诗作画,抒发情感。“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诗人刘翰笔下的立秋,充满了诗意与宁静,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在广袤的田野上,立秋奏响了忙碌与希望的乐章。对于农民而言,立秋不是休息的号角,而是丰收前的冲刺。“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诗意,此刻正化作沉甸甸的具象: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在风中漾起金浪,穗尖的芒刺带着阳光的温度;玉米秆上的“棒槌”裹着层层绿衣,顶端的红缨在风中簌簌作响。农人踩着晨露走进田间,指尖抚过稻穗的弧度,目光掠过果园里压弯枝头的苹果——它们还带着青涩,却已在立秋的风里悄悄积攒着红晕。这双手曾播撒春种、灌溉夏雨,此刻触摸到的每一寸饱满,都是时光对耕耘的第一声回应。

  风过处,木叶轻响,那是丰收序曲的续章。春播的忙碌、夏耘的辛劳,都在此时显露出意义——就像那些春日里看似微不足道的种子,经过夏雨的滋养,终将在秋风里沉甸甸地回报。这份藏在立秋里的时序密码,实则是自然对生命的恒定承诺:唯有顺应规律的沉淀,唯有经得住过程的打磨,方能让每一份付出都生长出应有的分量,让每一段时光都镌刻下不可替代的价值。(文/王芳)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