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当秋风初至:不只是换季,更是生活的校准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当第一片梧桐叶带着晨露坠地,当清晨的风里终于藏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立秋,便以最轻柔的方式叩响了季节的门扉。“白露降,寒蝉鸣。”古老的物候记载中蕴含着中国古人对时序最细腻的感知。立秋的到来,人们可以在渐起的凉风里接收到大自然递来的“转场信号”。
立秋:自然的“留白”与生命的“蓄力”。立秋从不是夏与秋的“急刹车”,而是一场漫长的“转场”。此时三伏未尽,午后的暑气仍然蒸腾,但已有“早晚生凉”的细微变化,风力裹挟着的暖意,恰是自然规律循序渐进的证明。田野间,稻穗已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玉米粒日渐饱满等待丰收;树林里,蝉鸣声渐渐隐去,不复盛夏的聒噪。在寒暑交替之间,立秋为生命积蓄能量,静待秋收的圆满。
立秋:民俗里的“生活仪式”与“情感锚点”。立秋习俗藏着古今相通的生活智慧。从北方的“啃秋”吃瓜到南方的“秤人”祈福,立秋的民俗从来不是刻板的规矩,而是一代代人给岁月系上的“情感绳结”。这些仪式的本质是给平凡日子定坐标。快节奏里,啃秋、称人让人们慢下来触摸季节的温度。而如今的年轻人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来纪念新的一年入秋,是对传统方式的传承与创新,用新的形式开创了他们的专属仪式。
立秋:当下的“时序启示”与“心灵校准”。在气候异常渐成常态的今天,立秋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尺度——所谓“秋收”,从来都是建立在对“春生夏长”规律的敬畏之上。立秋,不只是一个节气,更是大自然给人们的深刻启示——人类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秋收”的前提是“春生夏长”,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与“双碳”目标下的生态保护理念高度契合。
站在立秋的门槛上回望,会发现季节的更迭从不是终点,而是给生命“复盘与蓄力”的契机。抬眼望去,候鸟振翅掠过天际;俯身看去,田间的玉米颗粒饱满。立秋如面镜子,照见万物在循环中沉淀,也照见我们应该停下忙碌的脚步,清点行囊中的收获与缺憾,为下一程积攒底气。(文/邱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