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好客山东·齐鲁1号”新起航,齐鲁大地文旅融合新表达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2025年4月10日,融入王羲之书法的logo设计、散发时代活力的外观色彩、车厢内部充满齐鲁元素的“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正式发车,这列串联山东11市22个站点、途经200余家景区的特色列车,既是一次交通方式的创新尝试,又是一场文旅消费新场景的深度探索。作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国铁济南局、山东铁投联合打造的“移动文旅综合体”,其设计理念与运营模式,为齐鲁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升级提供了全新探索。
“好客山东·齐鲁1号”新起航,从“快进慢游”到“沉浸体验” 的文旅消费新体验。“齐鲁1号”的出现,解决了当前文旅市场“打卡式旅游”的缺陷。通过“车票+景区+酒店”的联动模式,将列车本身转化为旅游目的地,列车在保留绿皮车情怀的基础上,并融入山东文化符号,既彰显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山东特色美食、中式下午茶、吧台、茶室、棋牌室等功能区,满足亲子游、情侣游、银发族等多元需求。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闭环生态新列车。“慢旅深游”模式,通过“景区门票折扣+住宿优惠”组合拳,延长停留时间,激发二次消费,使游客能在两天行程中深度体验齐鲁文化。
“好客山东·齐鲁1号”新起航,齐鲁文化沉浸式新体验。“齐鲁1号”将齐鲁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车厢内部装饰融入儒家文化、泰山封禅、黄河文化等标志性元素,例如在娱乐车厢设置非遗展示区,节假日安排剪纸、面塑等非遗技艺互动。这种“文化基因解码+数字化呈现”的模式,与山东“文化两创”工程一脉相承——通过VR技术还原古代祭祀场景,利用数字技术活化龙山文化黑陶、商周青铜器等文物资源,让游客在移动空间中触摸历史脉络;列车线路设计亦暗含文化逻辑。济南至枣庄西段串联曲阜“三孔”、台儿庄古城,体现儒家文化与运河文化的交融;枣庄西至威海段途经崂山道教文化区、刘公岛甲午战争遗址,展现齐鲁文化中的自然崇拜与家国情怀。这种“文化走廊”式的空间布局,使游客在铁轨上完成一次对齐鲁文明的溯源之旅。另外,列车通过“票根经济”构建文旅消费闭环。乘客凭车票可享受沿线170余家4A级景区联动优惠,这种“一票通”模式不仅提升游客便利性,更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O2O闭环。
“好客山东·齐鲁1号”新起航,非遗研学新工坊。作为“移动的齐鲁文化体验中心”,“齐鲁1号”将非遗研学作为核心业态。列车特别规划非遗工坊车厢,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教学,例如潍坊风筝制作、淄博陶瓷拉坯等项目。这种“非遗+研学”模式,既响应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又契合文旅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非遗研学的创新点在于“场景化教学”。例如,在泰山段行程中,游客可参与“封禅大典”剧本杀,通过角色扮演理解古代帝王祭祀仪式;在青岛啤酒博物馆站,可体验百年酿造工艺并设计专属啤酒标签。这种“活态传承”打破传统博物馆的静态展示,使非遗成为可触摸、可消费的文化产品,这种“文化IP+产业融合”模式,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齐鲁1号”的成功,得益于山东省在文旅领域的系统性创新。山东省通过率先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为文旅消费升级奠定基础;“高铁+旅游”“高铁+文化”的跨界融合,释放消费新潜能。“齐鲁1号”中的“移动目的地”模式、“非遗+研学”模式为全国文旅融合提供了山东方案。当“齐鲁1号”列车穿越齐鲁大地,它不仅是交通纽带,更是一封写给全国游客的“山水书”——以铁轨为笔,以文化为墨,绘就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壮美画卷。(文/徐伟)
- 聊诚评|千年儒风润心田 齐鲁大地好人多2025-05-20
- 聊诚评|山东:让绿色食品更好走进千家万户2025-05-20
- 聊诚评|从“凡人微光”中汲取奋进力量2025-05-19
- 聊诚评|平凡人微光汇聚时代暖流2025-05-16
- 聊诚评|山东好人:齐鲁大地的精神脊梁2025-05-15
- 聊诚评|齐鲁大地的生命答卷:平凡善举书写人间至暖2025-05-14
- 聊诚评|山东好人:点亮道德灯塔,凝聚奋进力量2025-05-14
- 聊诚评|厚植齐鲁热土,让“山东好人”精神之光照亮时代征程2025-05-12
- 聊诚评|山东手造:在文化符号与AI创新中激活产业新动能2025-05-12
- 聊诚评|齐风鲁韵绽新姿,山东文旅勇创新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