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借政策东风,促山东中医药产业腾飞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中医药产业勾勒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对于中医药底蕴深厚、产业基础扎实的山东而言,这一政策既是难得的重大机遇,更是强劲的发展动力,有望助力山东中医药产业实现全方位的飞跃式发展。
得天独厚,山东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
山东作为中医药大省,在中医药领域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中药资源来看,山东中药材种类繁多,金银花、丹参、桔梗等道地药材声名远扬,且种植历史悠久。例如平邑金银花,凭借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在全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这与山东的实际情况高度契合。山东应把握这一契机,加大对本地道地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更多的种质资源保护区与良种繁育基地。同时,积极修订相关保护条例,规范珍稀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濒危野生中药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人工繁育,突破技术瓶颈,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靶向问题,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升级
在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山东虽具备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药材种植分散,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条较短。而《意见》中关于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的内容,为山东指明了发展方向。
山东可大力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依托农业科研院校的力量培育更多优良品种。在种植环节,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发挥山东的自然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草中药材,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升中药材品质。加强中药材流通和储备体系建设同样重要,山东应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打造现代化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仓储物流中心,规范中药材市场管理,稳定价格,保障市场供应。
转型升级,优化中医药产业结构布局
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是山东中医药发展的关键任务。山东拥有东阿阿胶、鲁南制药等众多知名中药生产企业,但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借助《意见》中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山东可以这些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提升中药制造品质上,加大对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投入,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积极培育名优中药品种,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挖掘山东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经典名方,进行创新改良,打造更多具有山东特色的知名中药品牌。
科研引领,推进中药科技创新发展
在推进中药科技创新方面,山东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成果显著。《意见》强调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科技计划支持,山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和中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科研人才和资金。加大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名医验方等的挖掘和转化力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总之,《意见》的出台为山东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山东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山东力量。(文/王鹏)
- 聊诚评|“百业+文旅”,山东打造爆款文旅新生态2025-03-21
- 聊诚评|“山东制造”出海:创新领航,品牌扬帆2025-03-21
- 聊诚评|山东乡村振兴:探索齐鲁样板的时代答卷2025-03-21
- 聊诚评|以“花”为媒,以“新”为径2025-03-21
- 聊诚评|山东:新时代浪潮下,凭实干 “挑大梁” 走在前2025-03-19
- 聊诚评|扬帆起航 打造山东省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2025-03-19
- 聊诚评|清流润齐鲁 消费焕新篇2025-03-19
- 聊诚评|改革破题:山东开放再写新篇2025-03-19
- 聊诚评|齐鲁潮涌连世界: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践与探索2025-03-18
- 聊诚评|山东:从“好房子”到“好生活”的民生答卷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