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向海问天谋创新 齐鲁潮涌塑新质

2025-03-14 17:06:4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在黄海之滨的浪潮奔涌中,在泰山之巅的创新律动里,山东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笔,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从海洋牧场的深蓝探索到航天港的星辰征途,从传统产业的智能蝶变到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齐鲁大地以创新为魂、以改革为脉,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

  三千余公里的海岸线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山东发展的战略腹地。依托“三核两带”空间布局,山东将海洋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蓝色动能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质”的优势。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能源站“深海一号”在青岛交付,标志着深海资源开发能力跃居世界前列;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占全国近四成,“深蓝1号”网箱实现低纬度大西洋鲑规模化养殖,破解了“海鲜陆养”难题;山东港口群航线密度居北方首位,港产城融合推动贸易枢纽能级跃升。

  在“腾笼换鸟”的动能转换中,山东以“智改数转”重塑传统产业竞争力,传统产业“基本盘”与新兴产业“增长极”协同发力。聊城轴承产业依托“产业大脑”整合1.15万家企业,实现从散乱到集群的跃迁。钢铁行业更是绿色转型的典范,日照钢铁采用全球领先的ESP无头轧制技术,生产周期从3小时缩短至7分钟,能耗降低25%;山钢永锋临港通过5G云网实现全流程智控,37人即可调度千万吨级产能。

  从深海到深空,山东的“硬科技”不断刷新纪录,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引力一号”从海阳发射,开启商业航天新纪元;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攻克复杂地质施工难题;潍柴柴油机热效率四次刷新世界纪录,诠释“中国动力”。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浪潮研发的“生命方舟”样本库亮相进博会,破解生物存储领域国际难题;齐鲁制药依托AI药物研发平台,靶点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研发效率提高10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5万家,国家级领军人才达7400名,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面向未来产业,山东前瞻布局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赛道。2024年出台《低空经济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攻克60项关键技术,研制30项核心装备,建设4大低空试验平台,培育领军企业,打造“低空+”应用样板。商业航天领域,东方航天港累计发射卫星48颗,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烟台航天产业基地助力民营火箭海上发射,空天信息大学落地填补专业人才空白。这些布局不仅培育新增长极,更重塑着山东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坐标。

  从“海上山东”的壮阔图景到“未来产业”的星辰征途,山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是一条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未来布局为前瞻的立体化路径。正如王亚平所言:“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在“必由之路”与“创新之变”的交织中,山东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齐鲁注脚。(文/张培浩)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