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传统与新兴共舞,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3-04 09:57:1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2025年,山东以“挑大梁”的担当,锚定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传统产业夯基垒台、新兴产业蓄势突破、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山东以“稳”托底、以“进”促新,在“破”与“立”的交织中,书写着经济大省的产业蝶变故事。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筑牢实体经济“压舱石”。山东工业家底雄厚,化工、装备制造、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山东以“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为转型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例如,肥城“泰山锂谷”通过集聚锂电新能源企业,形成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锂电产业重要基地;胶州市作为全省第一新型工业化标杆县,依托950家规上工业企业,通过数智赋能实现工业能级跃升,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此外,山东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成效显著,招远核电等能源项目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扩容,零碳园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新兴产业集群崛起,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山东以“十强产业”为引领,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全省新兴未来产业项目占比达51.6%,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项目超5000个,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近20%。以东方空间“引力一号”运载火箭、万华电池材料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前沿项目,彰显山东在航天科技、新能源领域的硬核实力。同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400余家“小巨人”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形成“硬科技”企业梯队。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山东瞄准全球科技革命浪潮,提出构建“8+X”未来产业创新体系,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八大领域,力争2025年形成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志性产品。青岛、济南、烟台未来产业先导区加速建设,崂山实验室、量子实验室济南基地等重大平台成为创新策源地。在低空经济领域,山东新认定10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5个未来产业集群产值超3200亿元,无人机、通航装备等细分领域领跑全国。 

  创新驱动区域协同,构建高质量发展“生态圈”。创新是山东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2025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8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5万家。通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山东为人工智能、现代海洋等领域引进高端人才,设站单位科研经费最高达300万元,形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态。区域协同方面,济南、青岛、烟台三大万亿级城市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县域经济“百县图强”,鲁豫毗邻合作、长三角产业承接等机制推动全域均衡发展。  

  山东的实践表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非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通过“老树发新芽”与“新苗成大树”的双向发力,山东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打造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未来,山东需进一步深化数实融合、强化开放合作,让“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跨越,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齐鲁经验”。(文/周宇航)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