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让滴水生“金”,山东“新”里有“数”

2024-11-21 17:24:0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水是最大的刚性约束。多年来,山东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总量,养育了占全国7.2%的人口,灌溉了约占全国5%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贡献了占全国7%以上的经济总量,这背后是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据大众日报11月20日)

  近年来,山东将加强水资源全面节约作为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治本之策,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质效,让1%的水资源总量产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使点滴生“金”。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省用水总量持续稳定在220亿立方米左右,每立方米用水支撑GDP产出412元,较全国平均水平高93.1%。对于水资源,山东确实做到了在心里有数中“新”里有“数”。

  供水要“新”里有“数”。供水上要“新”,主要体现在“数”上。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灌溉用水如何高效节约,至关重要。供水要精准,当用则用,当用多少,做到“按数据供水”。实践证明,在农业生产上凭借经验供水不科学,会造成水的浪费。只有按数据供水,才能掌握节水的密钥。比如,聊城通过灌区数字孪生系统建设,利用需水预测模型、配水调度模型、水动力仿真模型等,精准分析旱情及农作物需水情况,对供水过程模拟预演,帮助生成最优配水方案,推动用水管理从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把科学供水体现在“数”上,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农民群众通过“泵站+管灌”小型智能灌溉设施实现刷卡浇水。灌区数字孪生系统通过灌区的节水管网对农业生产用水实现了远程调控,让每一滴水都浇到根上,灌到需处,滴到实处,用到要处。

  用水要“新”里有“数”。用水上要有“数”。主要体现在“新”上。山东既是工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有很大的用水需求,城镇生产生活用水如何实现高效集约也是一个大问题。为提升城镇生活生产用水效率,山东矢志求新,大胆求变,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通过深入实施工业节水减排,严控新增高耗水项目等措施,推动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循环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3家企业列入工信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17家企业、园区获评国家“水效领跑者”,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3.8%。同时,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建设节水型城市县城——持续深化城镇节水降损,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2601平方公里,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7.91%。已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25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32个,均居全国首位。

  节水要“新”里有“数”。在节水上要以综合利用,体现“新”里有“数”。截至目前,从海水淡化、节水灌溉、节水装备制造、再生水处理等等,全省已有节水产业企业约1.2万家。在节水上,山东成绩显著,多项节水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山东高效节水的背后是节水产业的强力支撑。山东一直以来都在节水产业上积极布局,实现了综合利用。比如,无棣县鲁北高新区利用临海优势,积极推进海水淡化项目的建设实施。该项目一期已建成并运行,生产出的淡水能满足园区60%企业的生产用水需求。同时,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也通过管道输送至鲁北盐场提溴晒盐,实现了海水淡化的零排放。此外,海水淡化所使用的海水又是附近大唐电厂海水冷却后带余温的海水,进一步降低了能耗,降低了制水成本,让海水淡化项目成为海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中的关键一环。

  远望未来,山东节水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做到“新”里有“数”,就一定能继续在节水上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新业绩,让点点滴滴都更生“金”辉!(文/朱腾华)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