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草根 > 正文

爱心也需要“保鲜期”

2013-08-05 10:31:00 来源:京华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连日来,甘肃天水泥石流灾害的暴洪,引起了各方关注,同时让人关注的还有一批即将过期的“娃哈哈营养快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本是值得倡导和颂扬的美德,但如果捐赠的物资少了“保质期”,爱心付出也就少了“保鲜期”。

  捐赠即将过期的救灾物资,捐赠者是无意,还是有意,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灾区复杂的环境和现实的需求来看,这样的捐赠物资,如果保管和使用不当,显然存在安全隐患和风险,也让捐赠者的爱心打了折扣。

  近年来我国地震、暴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断,特别是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的交通秩序、生活秩序、公共秩序全部被打乱。家园破坏,灾区各类物资短缺,急需社会帮助。但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往灾区捐,相对而言,灾区更需要质量好、耐保存、易使用的救灾物资。

  近期发生暴洪泥石流灾害的天水也是如此,灾后一周过去了,重灾区6个村庄的道路仍未抢通。记者到达其中一个村庄的当天,当地受灾群众才领到了首批救灾物资。显然,如果像“娃哈哈营养快线”这样即将过期的物资捐赠到灾区,等道路全部抢通,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时,可能已经过期。

  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刻,人们期盼每一份爱心都是纯洁的,每一分捐赠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认为,无论是企业爱心,还是个人善举,都要从灾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出发,服务于灾区的救灾实际和需求大局。

  捐助不是作秀,更不是添乱,只有所有的付出“保质保量”,爱心才能“长期保鲜”。

  摘编自新华社8月3日电

  文/王艳明 白丽萍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