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捕娱 > 正文

“傍”《我是歌手》能“傍”出什么?

2013-04-17 15:2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我是歌手》火得一塌糊涂,总决赛当晚收视率在黄金时段收视破4,节目最高峰值达到惊人的25。虽然赛事硝烟已逐渐散去,但另一拨后歌手时代的抢夺大战已开打。多家卫视宣布推出全新综艺节目,而综艺节目的“主角”,都打出了与《我是歌手》资源相关的“牌子”,傍选手,傍嘉宾,傍平台……(《西安晚报》2013年4月16日)

  在《中国好声音》销声匿迹的日子里,《我是歌手》占领空档期,以其明星范儿的节目设计,原创性的创意,优良的制作,精心的打造,获得了唱歌娱乐节目又一次成功,其新颖的模式也开创了中国电视唱歌娱乐的先河,让歌唱明星在一起比唱歌,实现明星的又一次梦想,让各自的粉丝为之痴狂一把,放在湖南卫视这样的平台,节目不火都难。

  可是,《我是歌手》的节目模式不可复制,看到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火了,于是其他卫视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岂不知《我是歌手》的成功源于很多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首先是导演的优秀,其次是团队的优秀,再次是选明星的独具慧眼,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在湖南卫视播放,湖南卫视做娱乐节目有一套成熟和驾轻就熟的先进运作机制,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样的道理,不可轻举妄动。

  想“傍”选手同样存在着风险,不错,明星选手在《我是歌手》中积聚了大量的人气,又一次成为歌唱娱乐的焦点,呈现了明星的二次影响效应,但是,明星选手契合了《我是歌手》的节目形态,却不一定就契合其他的节目形态,而对于歌手的调度也要看人,看导演的水平和亲和力,盲目指望“傍”选手当心“傍”错了,不但到最后邯郸学步,还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至于想借助在《我是歌手》中靠“毒舌”甚至刻意的电视表演而获得眼球的嘉宾来实现自己节目的飞跃,更是不切实际,仅仅看中了嘉宾的“面儿”很大,就草率决定收编《我是歌手》中的嘉宾,而不是看嘉宾适合不适合自己的节目,是盲目跟风,更是走一种复制和同质化的老路子,很难让观众感觉耳目一新,更有吃别人咬过的饭没有味道的意味。

  其实,再好的娱乐节目,观众就是看个新鲜感,如果节目没有创新,不能够让工作感觉眼前一亮,这样的娱乐节目注定不会成功,眼看着《我是歌手》火了,就一想“傍”,二想利用,三想拿来,违背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律,注定难火;不在节目的原创性上动脑子,想办法,而是紧盯红火节目而步后尘,亦步亦趋,照猫画虎,结果必然是西施效颦,好则不伦不类,坏则一败涂地,一个节目模式火了,类似的“傍”节目就纷纷跟风效仿,如此,娱乐节目怎么也迎不来春天,只能是雪上加霜。(文/魏青)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