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捕娱 > 正文

《我是歌手》爆红背后有玄机

2013-03-28 14:26: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我是歌手》火了!火到什么程度,不仅保持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一,每到周末其相关信息会占据各大微博热搜榜的前列,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也让诸多老歌手再次逢春,参赛歌手身价一路飙升,据说总决赛之夜,广告创收总额就超过了5000万元,15秒单条插播广告价格由8万6千元的价位飙涨到最高63万元。甚至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到湖南考察专门提到“每个周末,都会看《我是歌手》。”

  《我是歌手》已非单纯的节目形态成功,而是一个可与《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比肩的现象级文化事件。其掀起的收视狂潮,引爆的话题讨论,带来的节目形态创新已打破年龄界限,成为当下一道靓丽的音乐风情线,一个公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话题。

  作为一档引自韩国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在给我们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诸多有益启示。其爆红的玄机不仅在于依托湖南卫视强大的传播能力,还在于公众对“好声音”的渴求和对“草根选秀”的审美疲劳,更在于其制作团队富有创新的先“学”后“超”的本土化处理。

  大家都知道,就行业资源而言湖南卫视不及CCTV,就经济经济背景而言也不及上海文广等沿海一线的电视台,但湖南卫视硬是凭借一个个响亮的节目搅动着整个收视版图,当仁不让的坐上了中国电视娱乐品牌的头把交椅,这背后是敢为人先的大胆探索,是企业化运营的创新,是快速的资源整合和节目研发能力……一个不占资源和经济优势的地方卫视能靠创新引领时尚,成为行业标杆,能够此起彼伏的推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新节目,而非抱残守缺的对已走下坡路的原有节目不忍割舍。在传媒产业走向创意时代的今天,湖南卫视的尝试有着示范作用和借鉴价值。

  作为一档引自韩国的节目,从已播出的10期看,湖南卫视已经实现了从“引进”到“创新”的华丽超越,增加复活赛等诸多本土化的元素。韩国原版的《我是歌手》节目模式本身不够成熟,有报道称,其第二季收视滑落严重,第三季也恐难以为继。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湖南卫视还敢“学”,而且“学”出了新意、“学”得很成功,其关键在于引进后的本土化处理和后继创新。同样是引进国外节目形态,恐怕《大地飞歌》、《天籁之声》等已鲜有人知晓了。

  当然《我是歌手》既好评如潮,又不乏议论争论。诸如“过气歌手大集结,咸鱼翻身身价涨”等略带醋意的评价也不时见诸报端。笔者认为对待《我是歌手》,应多一些冷静,多些客观,多一些关爱。用心倾听歌手的歌声,用心感受他们的心声。我很期待这周的复活赛谁能“逆袭”,又有那些经典的旋律会响起!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