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观众追捧 创新不足
经过两周的人气发酵,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上周五播出第三期,不光收视稳步走高,广告报价也从最初每15秒6.5万元涨至13万元。一方面,作为一档韩国引入的明星PK赛,《我是歌手》对观众而言更有新鲜感:不再是草根选手的同台较量,齐秦、陈明等老一辈歌手与尚雯婕、杨宗纬等新生代歌手的同台PK让人大呼过瘾。另一方面,“创新不足”“观众夸张”“提前剧透”等问题也逐渐暴露,让导演组不容回避。
全新体验 观赏度高
《我是歌手》不仅每周提供了一个舞台,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看到成名已久的专业歌手们去演唱那些大众耳熟能详歌曲,还能看到他们像新人一样站在舞台去进行PK,而决定他们去留的居然还是非专业的大众评委。实力唱将也好,选秀明星也罢,在镜头面前的紧张、彷徨、忐忑,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绝对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从齐秦到尚雯婕,无论成名早晚,在面对不知喜好口味的大众面前,只能使尽浑身解数,才有可能与他们达成默契。
相比过往的选秀,成熟歌者对舞台魅力的完美把握和演唱技艺的游刃有余,使得《我是歌手》的观赏度大为提升。《我是歌手》开年第一场现场,一袭黑衣的黄绮珊静静地倚靠在白色钢琴旁,从容淡定地吟唱一曲音域跨度大、旋律分明而迥异于一般流行歌曲的《等待》,在网上引发一片惊叹。如今黄绮珊已经被网友们称为“亚洲第一女高音”。不仅是她的专业水准叫人惊艳,连尚雯婕、陈明等原来大家熟知的歌手,观众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当年尚雯婕获得“快女”冠军的时候,舆论普遍认为她是用人气击败了对手,但她在《我是歌手》中的表现却让很多人改变了看法。潜伏了两场的陈明也终于爆发,当她以一身蕾丝深蓝色长裙登台献唱《情人的眼泪》时,风情万种,浅吟低唱,无论是从视觉还是听觉效果来说都堪称惊艳。
盼望创新 期待真实
第二场中,黄贯中对《吻别》进行了大胆改编,结果被淘汰。第三场中,杨宗纬选择改编知名度并不高的《矜持》而不是自己的成名曲《洋葱》,暂时排名垫底。他们的成绩,让台上的音乐人更倾向于保守,连海泉也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违背了节目的初衷。他说:“大家并不是来看一场跟过去没有什么差别的演唱会,而是寻求更多新的共鸣。你想在音乐上做到更丰富和更有实验性,但是500个大众评审将决定你的去留,这是一个矛盾。”
新浪娱乐主编张晗这样阐述自己对这档节目的感受:“哪个歌手拿第一真不关心。《我是歌手》最大的挑战是,你如何能让我不审美疲劳,我要的是新鲜感而不是托们的自我陶醉。”也有乐评人犀利地指出,真正能推动节目走得更远唱得更响的,应该是那些有爆发力、创造性和有勇气推翻并挑战经典的人,“只是停留在单纯且原始的翻唱层面,这和唱卡拉OK又有什么区别?”
无论是或因“烟酒嗓”已然退赛的齐秦,还是被林志炫接替的杨宗纬,上周五第五场比赛录制现场露出的蛛丝马迹,都叫还没有播出的第四期比赛顿时没有了悬念。非直播类节目始终难逃被“剧透”的厄运。
另外,虽然与之前相比,第三期节目中“哭泣姐”“表情哥”的镜头明显减少,但“含泪”“皱眉”“哭泣”的观众表情仍旧时常穿插,只是由同一人转变成不同的观众。综艺节目自然无可回避编导的后期主观剪辑和呈现,但习惯性地着力于观众“动情”的现场反应,以及“快乐家族”成员超乎逻辑、超乎寻常的“喜怒哀乐”,已经让人生厌。导演高群书看完第三期节目吐槽说:“怎么《我是歌手》台上台下都像在演戏啊?”(孙佳音)
- 《我是歌手》爆红背后有玄机2013-03-28
- 《我是歌手》唱响励志正能量2013-03-28
- 《我是歌手》救不了中国音乐之殇2013-03-26
- 为《我是歌手》正名2013-03-15
- 《我是歌手》,别为了抢镜而演戏2013-02-18
- 《我是歌手》宽泛的选题是定向音乐人的悲剧201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