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宽泛的选题是定向音乐人的悲剧
从自制电视剧到品牌娱乐节目,湖南卫视是一个很会“娱乐”的电视台。只是去年的娱乐风头被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给夺走,多少有些心有不甘。然而,继《中国好声音》给国内沉寂多年的选秀节目打了一针强心剂后,湖南卫视作为内地电视娱乐界翘楚,难免看不出其中的成功秘诀。此次湖南卫视倾尽全力打造《我是歌手》,有意避开了夏季选秀高潮,选择在春节前播出,剑走偏锋是为了什么?分流收视率之外,更是在春节、春运等主流人群高压力转台下,靠娱乐争回2013年第一口气。
《我是歌手》邀请了七位已经在某些领域中“功成名就”的歌手,聚集在同一个擂台上。主办方为了增加可看性,将七位歌手隐藏在七家酒店,谁都不知道将会和谁遭遇的悬念可谓略有新意,一切前期铺垫工作只为七天后的那一场PK。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只是一档由湖南卫视做东,宴请七位知名歌手的音乐派对,更像是一场没有假唱的《同一首歌》,大拼盘式的整体感觉,缺少火药味的竞争感,甚至就连几位嘉宾的存在感也被削弱了很多,或许观众更多关心的不是谁能获胜,而是单纯的只是想听到他们改编演唱的音乐作品。这一点上,或许我们可以乐观的看待为《我是歌手》这个综艺真人秀,要比《中国好声音》和其他的普通选秀节目更贴近于音乐本质。
歌手为节目所准备的曲目,依旧证明了“选错歌就会死”这条定律。在1月26日晚的那期节目中,陈明演唱了汪峰的《当我想你的时候》,黄贯中则彻底改编了张学友的《吻别》。他俩都栽在了台下那群“500人评审团”上。前者陈明很有勇气的以一种女人的气息和情感诠释汪峰式摇滚的同时,却缺少对于观众审美惯性的思考,按照她留在内地歌迷心目中的形象和当晚的表现正面描述叫“突破”但背面描述则可以称呼为“出格”。后者黄贯中,在当年叱咤亚洲乐坛的Beyond乐队解散后,随说是剩余“三子”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但是在内地70、80后群体和二三线城市中他依旧是作为Beyond一员存在的。当晚黄贯中以一种他音乐作品中惯用的硬核风格诠释的《吻别》不能说不好,但是或许相对凌乱的背景结构和突兀的爆发力与频繁的变调会让一切喜欢Beyond和张学友的歌迷敬而远之。而之所以评审团原谅了沙宝亮明显的破音,并且在羽泉的带领下一起回忆母爱而把选票都送给了他俩,完全是因为两人在音乐选择上打大人文怀旧牌,可以说二人对于音乐的诠释是最保守和缺乏新意的,获得高选票的原因恰恰暴露了整个内地音乐欣赏水平的现状。
而这个500人评审团,据说是经过层层筛选,而筛选的依据便是“懂得欣赏音乐”。可是从什么角度来衡量“懂得欣赏音乐”这个概念才是个问题。这500名评审,实际上就是主办方的一个炒作噱头,直接造成了歌手演唱的作品与普通民众欣赏水平严重脱节的巨大尴尬。懂美声、懂通俗、懂流行还是懂摇滚,音乐范畴的庞杂和《我是歌手》涵盖度的广泛形成了一种矛盾,如果今晚的节目叫《我是摇滚乐手》或者《我是民谣歌手》想必赛过定有变化。娱乐节目的宽度无疑是这群定向领域音乐人最大的软肋,或许对于娱乐我们不应该过度的要求严谨,但至少应该做到相对公平吧?
- 《我是歌手》爆红背后有玄机2013-03-28
- 《我是歌手》唱响励志正能量2013-03-28
- 《我是歌手》救不了中国音乐之殇2013-03-26
- 为《我是歌手》正名2013-03-15
- 《我是歌手》,别为了抢镜而演戏2013-02-18
- 《我是歌手》观众追捧 创新不足201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