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收村里娃”让底层群体黯然
真正的区隔和歧视是,将一些该共享的资源,人为地提高门槛,为底层群体关上大门。
齐鲁晚报 | 2019-06-24 23:16 -
银行逼得外孙女“告”外公,是法外设卡
明明凭利害关系人书面声明就可解决的事,非要求去公证处办理公证;公证完了还不行,又要求通过法院裁判进行司法确认。所以,相关管理机构,诸如央行、银监会,对于一些银行给办事民众附加义务的乱作为,还得出台配套规定,尤其罚则,加以禁止。
齐鲁晚报 | 2019-06-24 23:15 -
女儿继承亡父公积金不该“跑断腿”
在处理公民财产的问题上,有关单位慎重、依法、依规,大家完全理解。可如果有些“规矩”既无法律出处,又与人性化服务背道而驰,该由谁废除?
人民网 | 2019-06-24 23:15 -
“先考试后补证”也是一种“证明减负”
客观事实是本,证明是末,各级各部门在开展各类服务工作时,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罔顾事实、本末倒置,用证明掩盖或否定事实,限制或剥夺相关主体应有的权利。
北京青年报 | 2019-06-24 23:12 -
“针孔摄像头”泛滥需重拳治乱
要切断针孔摄像头利益链,民众需要防范技术贴,立法部门、执法机构也需要弥补法律漏洞的线路图,需要在生产、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全方位加强监管,打击各种偷窥、偷拍、窃听行为,而不是简单的一罚了之。
人民网 | 2019-06-21 15:57 -
“打卡”旅游热的冷思考
认识一座城,并不是要走遍所有的景点和“网红打卡”地。远离热门景点的熙熙攘攘,感受一座城市的“地气”,一样可以放松身心,体验旅行的乐趣。
广州日报 | 2019-06-21 15:54 -
“代收垃圾网约工”具有示范意义
正是因为有分类收运体系支持,“代收垃圾网约工”的工作才能更好推进,市民也可以更方便地参与垃圾分类,省时省力,提升垃圾回收率。
广州日报 | 2019-06-21 15:53 -
别等被罚才知横穿马路不对
无论什么方式,其目的都是让每个人认识到,横穿马路对于自身和他人安全都是不负责任的。不管是司机还是行人,遵守交规才能平安上路,不要总等被罚之后,才明白自身错误。
广州日报 | 2019-06-21 15:52 -
推行“共享病历”需保护好患者隐私
在“共享病历”普及之后,对于患者信息数据的保管,更加需要高度重视,应提高云平台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防御能力,建立最严格的信息安保措施,对违规操作施以重罚。
齐鲁晚报 | 2019-06-21 15:49 -
谁有权设立“快递用户黑名单”?
假使,快递业真有建立不良用户黑名单的必要,那也只能由管理部门出面,平衡各方利益,出台相关规定,确保权威性与公正性。
广州日报 | 2019-06-21 15:49 -
“幽灵外卖”
编者按 近年来,网络餐饮市场发展迅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但在消费扩张的背后,无实体店铺、无工商营业执照、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幽灵外卖”以及带来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监管者,也困扰着行业自身。如何治理“幽灵外卖”?请看下面几种观点。
南方日报 | 2019-06-21 15:47 -
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高考改革
我国新高考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期,《指导意见》的发布,会拨开高考改革的迷雾,把招生改革、考试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一个整体,一体化推进。这既可以理解为以高考改革倒逼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也可以理解为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高考改革。
北京青年报 | 2019-06-20 16:12 -
需要彻查 “中考照顾名单”
最大的责任主体,就在于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且不论有没有暗箱操作,单是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工作作风,就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违背教育考试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相关法律规定,必须严厉追责。
南方日报 | 2019-06-20 16:12 -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从根本上说,我国大学应该破除对教师的唯论文评价,要以办一流本科重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个问题解决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要不要写,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北京青年报 | 2019-06-20 16:09 -
高空绝抛物,“天眼”有奇效
高空抛物现象已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它与“乱扔垃圾”齐名。但相对于乱扔垃圾,高空抛物的危害更大,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钱江晚报 | 2019-06-20 16:08 -
地震预警和预报,差别很大
面对眼下刷屏的地震预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其作用和价值,并考虑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不能对这种作用价值简单高估、盲目乐观,更不能因此忽视全面体系化的地震减灾防灾建设。
工人日报 | 2019-06-20 16:07 -
整治地名依法才能赢得理解和支持
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是法律的规定,而不是所谓的“崇洋媚外”。如果不说清楚这一点,地名整治就会从依法整治矮化为政府的主观臆断。
法制日报 | 2019-06-20 16:06 -
消费新潮流,权益保障也要跟得上
让新消费方式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中之重是消费者权益保障也要跟得上。这固然需要消费者在“跟着主播‘买买买’”时多一些理性,切忌盲目跟风,在交易过程中要注意保存好相关凭据;更要完善各种制度机制,加大对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南方日报 | 2019-06-20 16:06 -
未成年人文身有没有必要入法?
出于对未成年人保护特殊性的考量,是否可以从制度方面筑起一道禁止未成年人文身的防线?
工人日报 | 2019-06-20 16:06 -
腰封之“妖”如何破
从出版营销的角度,“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沟通手段,应该说。优秀的腰封应是件锦上添花的事儿。
光明日报 | 2019-06-19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