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重处罚犯罪”才能保障疫苗安全
疫苗安全无小事,危害疫苗安全者,既是行业罪人,也是全民公敌。对疫苗行业施加最严格的监管,对危害疫苗安全的违法行为施加最严厉的惩戒,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也只有严厉追责方能重典治乱,才能促进我国疫苗质量的有效提升,增强公众对疫苗安全的信心。
北青报 | 2019-07-01 18:35 -
真相之外,还有问题需要厘清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王某仅因为与女友的感情纠纷,就肆意在公共场合对另一名女子拳脚相加,更欲行不轨之事,法律意识何在?人性何在?如果对此不进行严惩,那么,民众的安全感何以保障?
钱江晚报 | 2019-06-27 10:03 -
技术屏蔽为高分迷恋去火降温
“状元热”背后所反映出的教育功利和焦虑,短期内或许无法改变,但为这种畸形迷恋去火降温却很有必要。
工人日报 | 2019-06-27 10:01 -
弹窗广告真就治不了吗?
网络霸凌同样如此,许多问题磨磨蹭蹭不能解决,不是因为管不了,而是法律不够硬,执行没依据。就此而言,还是要再次呼吁,我们非常需要专门的法律捍卫个人信息保护权!
南方日报 | 2019-06-27 10:01 -
故宫的沈伟走了谁给摹印“续命”
但愿传统绝活失传的遗憾越来越少。但愿,有一天,当我们深情回望过往时,能够庆幸自己没有拿功利和市侩去衡量传统技艺的价值,而是在它们濒临绝迹时,送去了几许温柔。
光明日报 | 2019-06-27 09:57 -
试卷植入广告,规定岂可透明?
禁令在前,违规在后,当规定是透明的?不仅命题教师,学校也要举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类事件再发生。
广州日报 | 2019-06-27 09:57 -
“锻炼说明书”让处方更有人情味儿
门诊是医院里最为忙碌的地方,提高医患交流效率,多推出“锻炼说明书”等处方,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而且能够让患者心里充满暖意。这类处方的出现,既是医生个人医德的体现,更是医改的目标。
燕赵晚报 | 2019-06-27 09:57 -
对“高考骗局”应有进一步深入解析
对形形色色的“高考骗局”,应当有更进一步全面深入的解析,才能对广大考生和家长起到足够的提醒警示作用。
北京青年报 | 2019-06-26 16:27 -
她被打,你我都焦虑
社会的共识是一致的,对这种行为一定要严惩。
钱江晚报 | 2019-06-26 16:26 -
信息服务要让百姓用得上用得起
无论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多么先进,其本质都是应为广大老百姓谋福利。因此,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都能用得起信息服务。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06-26 16:25 -
“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孩子开始
生涯规划一头连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就业市场、劳动者大军建设,如此重要的事情,必须高度重视,早做打算。
广州日报 | 2019-06-26 16:23 -
不应再让丢失的身份证“坑主人”
要让清白者免受不白之冤,关键还在于处理那张遗失的身份证上。
广州日报 | 2019-06-26 16:22 -
“点外卖不送餐具”的环保考量
禁止外卖提供一次性餐具,不论最后效果如何,其初衷都值得肯定。
广州日报 | 2019-06-26 16:22 -
期待医保新支付方式缓解“看病贵”
尽管试点存在一定难度,但随着医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医保基金负担过重,DRG的推行已“箭在弦上”,刻不容缓。不妨在试点中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完善。
广州日报 | 2019-06-26 16:21 -
夫妻债务就当以“共借”“共享”来判定
从生活质量的角度而言,婚姻的确是“第二次投胎”,所以结婚选错对象的代价很大。然而,这代价并不包括离婚后还要承担不知情的巨额债务,因此,法律对相关条文的细化与明确,既是对各方权利的保护,也是对情理的再次重申。
齐鲁晚报 | 2019-06-26 16:20 -
除了下跪,“谢恩”还有更好的方式
即便不乏某种所谓的“正能量”,跪谢母恩之举也不值得赞赏与提倡。由此,对舆论场上某些“辩护”进行必要的反拨,并非小题大做。
齐鲁晚报 | 2019-06-26 15:56 -
不要回避课文里的错误
一些小学生挑出课文的错误,不管是否成立,其态度总是值得赞扬的。倘若错误成立,如何回应也很重要。
南方日报 | 2019-06-26 15:52 -
北青报:致家人吸入二手烟算不算家暴
泰国政府推出旨在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新法例,将于8月20日生效的《家庭发展及保护法》规定,任何人被认为对家人身体及精神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包括令家人吸入二手烟等,便属违法,违例者将被带上刑事法庭受审,处罚情况暂时未知,但可能需强制参加戒烟课程。
北京青年报 | 2019-06-25 09:35 -
规范地名应是城市法治的常态
规范地名也要讲求策略,顺应约定俗称。有些城市地标,虽然有其本名,但在市场和民间形成了约定俗称的名称。这不是资本的刻意,也不是利益的强求,而是市场的选择和民间的确认,这样的规范地名应该保留,但也要接受约定俗称的名字,如广州“小蛮腰”就属此例。
北京青年报 | 2019-06-24 23:19 -
一出娘胎就进“清华北大” 美意的背后是焦虑
能上名校,固然很好,但在如今多元的社会,已然不是唯一的选择,更何况,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事实证明,相比一味要求孩子的成绩好,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其实更为重要。
钱江晚报 | 2019-06-24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