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地震预警和预报,差别很大

2019-06-20 16:07:00 来源:工人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据澎湃新闻报道,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在关心救援进展的同时,一则“成都180所学校和110个社区,提前61秒收到预警”的消息,迅速上了网络热搜,有网友表示“这个地震预警网真的很厉害,希望能普及!”

  在地震发生后,一些周边地区民众能提前接收到相关地震预警信息,甚至通过相关倒计时“画面”直观感受地震的传播,这样的预警系统确实很厉害,不仅能及时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避震措施,而且能有效降低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预警时间为1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39%;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尽管如此,对地震预警,在肯定点赞之余,仍需科学理性认识和看待。首先,应该认识到,地震预警并非地震预报,虽仅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正像相关专家指出的,地震预报是发生地震前的预测,而预警则是地震发生后,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通过时间差对周边地区发出的地震信息。也就是说,地震预报是真正的事前预报,预警则是事后的“打时间差”。

  因此,对地震预警能达到的实际减灾防灾效果,要审慎看待。诚如有专家强调的,“切勿夸大其作用”“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地震中受灾最重的,就是离震中半径20公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人们最需要预警,但由于20公里的时间差非常短,对重灾区的人来说,这种预警没有太大意义。”

  更重要的是,站在全面的地震减灾防灾体系建设的角度,还应清醒意识到,尽管地震预警具有一定的减灾防灾作用,但不能取代其他重要的减灾防灾工作。比如,不断强化针对公民的地震防灾教育;在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严格执行落实有利于地震预防的相关土地使用规划和建筑设计标准,等等。

  有鉴于此,面对眼下刷屏的地震预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其作用和价值,并考虑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不能对这种作用价值简单高估、盲目乐观,更不能因此忽视全面体系化的地震减灾防灾建设。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地震预警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