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莫因“保底捐款”让扶贫失了温度

2018-10-22 14:0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张莹

  10月17日是全国第五个“扶贫日”,近期,很多地方都开展了以此为主题的募捐活动。但是有网友反映,云南昭通镇雄多乡镇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响应全国扶贫日进行捐款,并对不同级别的干部进行了捐款“保底数额”的规定,正科级及以上“保底捐款”1000元,网下级逐级递减,一般职工、教师捐款300元。

  说是自愿捐款,背地里却打起小算盘,以各种方式变相强制,人们不得不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进行捐款,这样所得的款项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很多人原本真心实意想要捐款,却因为受到强迫而心不甘情不愿,这样强制实在是打击了人们的捐款热情。捐款之后,还有很多地方会将各个单位所捐的款项数额进行公示,这在无形之中也使各单位产生了攀比的心理,从而促使了更多“保底捐款”现象的出现。

  扶贫捐款是好事,但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好的。大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贫困户出一份力,可贵的是这种心意,而不是钱的数目。扶贫捐款的目的是让人们懂得贫困户的艰难以及扶贫工作的意义,而不是成为某些地方、某些官员的“政绩”和“宣传窗口”,这就需要各地主管部门在扶贫捐款的活动上更用心。

  现在大部分地区的扶贫捐助活动都以捐钱的形式为主,并且捐助对象也以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医生、教师、国企员工、民营企业家为主,普通群众的参与程度普遍较低,这样的捐助并不能引起广大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关注。扶贫不能靠国家部门单打独斗,与其强制让部分工作人员捐款,不如让他们带动广大群众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想让群众参与,就要增加捐助形式,不能仅拘泥于捐钱,群众可以将家里可回收利用的书籍、衣物、生活用品等送给有需要的贫困户,这样既能省下资金用于发展扶贫产业,又能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强制捐款、保底捐款这样的现象再出现。

  扶贫捐款本来是一件好事,是广大公职人员积极响应扶贫政策的表现,但是如此强制捐款、设置“保底数额”却让一颗颗真心变成了一张张冰冷的钞票,让这一暖人心的好事失了本有的温度。对于“保底捐款”的事件,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查到底,坚决禁止这类现象再次出现。同时,更应当号召起广大群众,形成全民参与的局面,才能让扶贫工作变得更有温度。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