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公共自行车损毁严重,都是外来人惹的祸?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今天一早,就从微信上看到,投放不久的厦门公共自行车损毁严重,其损毁的方式,五花八门;受损的程度,从缺胳膊少腿,到被肢解得体无完肤的,都有。
更损的是,有人大言不惭地在公共自行车上留言:“私人专用,勿扫走”;有的把车牌刮得让别人看不见,只有损者自己才知道这车的密码;还有长者对着自己的小孩喊道“快把小黄车放到楼道里,不然,明天你就没得骑了。”
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如此不文明且恶劣的行为,何以会屡屡发生在厦门这个美誉度很高的全国文明城市?有一种说法是,这些年厦门外来人口太多。但,这不是理由。
且不说,没有事实和数据表明,干这些损毁城市形象事的人都是外来人口,即使有,也不能简单地指责和怪罪外来人口。
文明不是盆景,而是百花园;文明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文明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文明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
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对城市文明的培育、呵护,负有主体的责任。外来人口多,厦门不是特例,厦门也不是今天一下子就涌入了很多的外地人。外来人口来到厦门,就是厦门人。如果真存在问题,加强管理、引导和教育,我们有很多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只要真的认真去做了,一定会有效果。怕的是,有关方面,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太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主动作为。更糟糕的是,把城市不文明的行为,简单地归罪于外来人口,更是一种懒政的表现。
前不久,笔者两次回过厦门。作为一个老厦门人,直观的感受,这个城市的文明问题,绝非公共自行车受损严重这一件。不能因为城市的大建设,就忽略其中的文明涵养;更不能因为外来人口多,就把他们当作城市不文明行为的“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让每一个来到城市的外来人口,都成为所在城市文明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这是城市管理者的职责,也是其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责任编辑:刘晓婧
- 以儒家智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024-10-18
- 癸卯春晚旁批 ——走进当代中国文艺的殿堂2023-02-03
- 文明——在乡村与城市之间2022-12-11
- 微光成炬,志愿力量温暖人心2020-04-09
- “外地扫墓返京须居家隔离”合理合法2020-04-03
-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制度保障2020-03-13
- 女性逆行,尊重比赞美更重要2020-02-19
- 灾难启示我们:远离陋习,文明生存徐婷 徐云飞2020-02-14
- 使“礼让斑马线”蔚然成风2019-12-12
- 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