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启示我们:远离陋习,文明生存徐婷 徐云飞
“四条腿的,除了板凳不吃;水里游的,除了轮船不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这句调侃生动反映了一些人无所不吃、缺乏敬畏的饮食陋习。
就像2003年SARS病毒来自野生动物一样,经调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很可能同样源于野味。餐桌上的饮食陋习带来的惨痛代价,再一次敲醒警钟。
找到了病毒“真身”,就看到了有效救治的曙光;挖出了引发疫情的自我因素,也就意味着要刮骨疗伤、痛改前非,从拒食野味开始坚决杜绝各种陋习。
疫情暴发以来,在各界大力倡导下,拒野味、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全民抗疫要求,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但根深蒂固的陋习往往比自然界的病毒更加顽固,在严厉的防控措施下,仍有一些冒失冒险行为不时出现:有人顶风作案,依然售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有人拒戴口罩,我行我素干扰防控劝阻;有人为宣泄情绪,朝路上行人、电梯按键乱吐口水;有人自作聪明,失信隐瞒重点疫区活动轨迹,可谓不一而足。
这些不守规、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妨碍了疫情防控大局,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也折射出一些人公德意识缺失、文明素质不高、陈陋积习难改的现状。这充分说明,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是一场与新冠肺炎病毒的坚决斗争,也是一场同不文明坏习惯的严肃较量。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充分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养成文明好习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关键小事,倡导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只有从每个人的日常点滴抓起,改陋习、树良风,让好习惯像呼吸一样自然,才能真正构筑起隔断疫病传播的行为屏障。
好习惯来之不易。不管是战“疫”正酣时,还是烟消云散后,惨痛的教训都要铭记,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要不遗余力扫除陋习恶习,持之以恒涵养文明习惯,以工程化项目化、精细化精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方式,让好习惯不断固化下来、推广出去,成风景、见风尚。要大力倡导文明就餐,使拒食野味、健康饮食理念入心见行;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崇尚节俭办席,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力行重信守诺,营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文化;倡导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要多得多。”我们要从历史和当下深刻检视反思,举一反三,变危机为契机,让社会更加文明,让灾难不再重演。
(作者:徐婷 徐云飞,系浙江省委宣传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