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洒水冻冰摔跤时
近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时节,家住北方的人们雨雪天出门会更多一层小心翼翼。但,假如这“地穿甲”的湿滑路面是人为原因导致,则防不胜防。比如陕西渭南临渭区的环卫部门日前洒水作业后,路面出现结冰,两个半小时内,引发38起交通事故。其中有段300米的路16辆车追尾剐蹭在了一起,还有两人因事故受伤。报道中称,据临渭区环卫局回复,近期气温回升、空气干燥,且(渭南)城区大气污染严重,该局按照大气降尘工作要求,对城区主干道特别是过境道路和扬尘较大路段加强了湿式机械化作业力度。12月6日清晨6时30分左右,寒流突袭,造成仓程路南段、站北路东段等城区南侧部分湿式作业的道路结冰。发现后,该局立即停止湿式机械化作业,并安排工作人员对结冰路面抛撒融雪剂除冰,到当日8时30分后,结冰道路逐步消融。
华商报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报道此事时,特别提到,去年12月18日,还是渭南,出过同样的事故,当时发生的交通事故有20多起。去年已经犯过的错,居然在几乎相同的时段,以相同的方式又来了一次。这“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告诉人们一个明白无误的事实,那就是既没人接受教训,更谈不到改正错误。
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如果把眼光从渭南一地扩大到全国,此类事件简直成了“冬季标配”。兰州曾在2014年被曝出气温零下10℃却洒水依旧的新闻。西安市的长乐西路在2014年12月3日早晨因为洒水结冰导致的交通事故有近20起。去年,武汉市民反映低温洒水道路结冰的情况,当地城管部门解释说配备了“盐和铁锹”,随时除冰;今年1月14日,安徽阜阳最低气温为零下5℃,而洒水车仍清晨作业致使市区主干道发生42起交通事故;1月25日,福建福州市区最低温达零下1.9℃,洒水作业导致多处路面结冰,发生多起车祸,导致大堵车……
当然,环卫部门也有苦衷。社会舆论越来越重视环保,从上级到群众都在盯着有关空气污染的那几个指标。有些地方出了昏招,比如拿棉纱团堵住采样器来获得好看的数字;比如花100多万买所谓的“治霾神器”,但其实只是个能喷洒水的“大炮筒子”;比如多在观测点周围洒水降尘或者在观测点周边设置禁行区,还有的干脆把观测点放在公园湖面中央……相比之下,渭南等地勤勤恳恳地大清早在公路上洒水,还算是实在人动的实心眼。
治霾降尘,任重道远,洒水有效但不能治一经损一经,更没有道理搞得交通大混乱并直接给市民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大有提高,环卫部门大可多与气象台联动,及时了解降温信息,及时决策到底要不要洒水或者是不是应该同时配套防止结冰的措施。很多麻烦其实有关部门能想多一点,嘴上手里勤快一点就可以避免。这其实还是个有没有心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是不为也,还是不能也,就看决策者怎么选了。(张 丽)
- 治霾不能令公众产生无力感2016-12-22
- 治霾,地方政府的内生动力不足2016-12-14
- 治霾务必从严2016-11-07
- 薛建勇:标准严于欧洲,能成为“治霾良方”吗?2016-06-17
- 简单奖罚,怎能治霾2016-04-06
- 治堵治霾 限行不如征税2016-01-22
- 治霾不妨纳入政绩考核2016-01-06
- 治霾比的是执行力,而不是脑洞大开2015-11-13
- 王石川:治霾不力被罚的进步与遗憾2015-05-08
- 谨防调侃之下的“治霾疲劳”2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