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为学生减负只有“禁补”还不够

2015-12-15 15:43: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周四下午3点在武昌区教育局门口有一场签名请愿活动,目的是请求教育局恢复高中晚自习和周六的校内补课!希望家长们支持!”近日,这样一条通告在武汉市高中学生家长群中引起轰动。(据12月14日中国教育报)

  学生家长之所以组织签名请愿活动,是因为武汉市教育部门出台了一项禁补令。依据此次的禁令,武汉全市除了高三年级之外,即便是面临中考的初三年级,也不得进行假期补课。

  补课,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恐怕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这种额外的学习任务,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容易诱发师德的滑坡,一直备受公众诟病。因此,要求禁止补课的呼声,也是一波高过一波。自2000年以来,教育部已多次下达过禁补令。类似通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也会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但从以往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几乎每次推出禁补令之后,都会引发家长的反弹和抵制。

  禁补令不受待见,家长似乎也有苦衷。毕竟,在唯分数论英雄的当下,如果自己的孩子坚决不补,而他人的孩子偷偷地补,在将来的竞争中显然不占优势。为了让孩子能考出高分,不输在人生起跑线上,要求补课也就成了众多家长的无奈选择。

  家长反对禁补,其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公平焦虑。要消除这种焦虑,单靠出台一纸禁补令还远远不够。禁补令即使实现了全覆盖,那也只能管住学校和老师不补课,对社会培训机构并无约束力。禁了校内火了校外的现实,无疑让减轻学生负担的禁补初衷打了水漂。

  要想让禁补令彻底走出越禁越补的尴尬,说到底还得从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入手。具体来讲,一要加大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力度,尽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确保教育公正;二要改变现行的高考评价机制,使高考指挥棒由仅仅依靠考试分数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转变,别让分数来决定孩子的命运。

  民间有句流行语“分分,学生的命根。”但凡家有考生的,谁也不敢不拿分数当回事。教育部门出台禁补令,其初衷和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我们更为期待的是,这纸禁令能成为一份呼唤教育理想回归的改革方案。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博弈就休想停止。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