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三个喷嚏的考题让人倒胃口

2015-11-26 15:26:00 来源:钱江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1个喷嚏+1个喷嚏+1个喷嚏=?标准答案是接二连三。武汉一所小学出了道奇葩的题目,不只孩子的家长,只怕所有看到这道题目的人都感受到了要开脑洞的压力。

  三个喷嚏可以联想到疾病联想到亲情,可以是一个成语也可以是一个故事,有很多答案可以填充这个问号。万物各异,但万物同理,总是能找到内在的联系,只要能自圆其说,谁也不能说解错了。关键是这些思维锻炼有助于让学生从各种孤立的事件中寻找内在的联系,并找到自己的答案。

  但说实话,现在有些题目恐怕很难找到意义所在。比如,网上流传了一道二年级学生的数学题:四个小学生出门,带了7张饼,如何分才能分均匀。答案是把七张饼叠在一起,然后切成四份。有没有被戏弄的感觉?解不出来的时候茶饭不思,解出来也没有什么值得欣喜的,更感受不到世间万物的奇妙。可见,不是每道奇葩的题目都是有意义的。

  类似的奇葩题目网上流传了不少,有的让人莞尔一笑,有的让人会心一乐,有的则属于折磨人了,孩子解不出来,只好让家长代劳,家长解不出来,找度娘,度娘也无可奈何的,只好骂娘。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出这些奇葩试题折腾孩子到底有没有意义?

  出题老师要搞清楚智力游戏和逻辑训练的区别,脑筋急转弯让学生不得不打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式,去努力寻找答案,但纯粹为了奇而奇就没有太大意义。能找到7个饼分成四份的办法固然值得高兴,但找不出来也不代表这个人的数学能力就被判了死刑。奇葩本身不是目的,让学生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有所收获才是目的。教育需要时不时跳出照本宣科,打破一些固有的模式,不过,其初衷不能背离寓教于乐,不能以追求智力游戏,寻找那种不着边际的灵感为目的。

  没有标准答案的试题其实也是在给整个教育体系出考题。以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学生,现在要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学生。学校是否作好这样的准备?学校有这样的准备,整个教育体系有没有?比如,我要是不答“接二连三”,非答三个喷嚏,你只怕也不能判我错。我们不担心学生的想像力,却非常担心学校的容忍度,更担心原本就有游戏性质的东西被当成了能力测验的一个标准,担心一点点的得与失就给孩子打上好与差的记号。

  其实尺子从来就只有一把,那就是如何让学生在教与乐中完成学业。学习既需要周而复始温故而知新式的机械重复,学习更需要呵护住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不能被一些莫名其妙、没有意义的智力游戏倒了胃口,而恰恰是兴趣本身能让一个人走得更远。作为家长,与其去指责奇葩试题的奇葩之处,为自己孩子没有过人的聪慧烦心不已,不如多鼓励孩子从各个角度想问题,别轻易下结论,也别执着于答案的对与错。自己想不明白的事,不妨把权力交给孩子,让孩子去展现自己的想象空间,要是废尽心思去猜测题目背后的动机,反而离初衷远了。(高路)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