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养老床位闲置凸显养老服务滞后

2015-10-26 15:31:00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床位从200多万张增长到了近600万张,但各地养老床位中近50%的床位在闲置,总量供给不足、结构失衡、资源浪费、服务质量不高、护理人员极度短缺的局面并未改变。(10月26日《人民日报》)

  以前总是听到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呼声,比如2013年,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到25张。在福利医院,养老床位排队的现象更是常见。而去年11月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全市养老机构床位缺口为3.12万张。其它地方像山东临沂市社会福利院,共有200多个床位,也是常常面临一床难求、“住不上”的情形。(4月8日法治周末)像这种养老床位闲置,而且闲置一半的新闻,猛不丁让人诧异。

  其实毋需诧异,这个供不应求与一半闲置的悖论,正折射出养老业现在的问题。在我看来,闲置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其一,异质服务欠缺。老年人是一个差异性很大的群体,异质性很强,有的富有,有的贫穷;有的物质生活之外还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方面的的追求,这会在客观上呈现出高、中、低端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不同需求需要不同服务,尤其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但恰恰在这方面,现行的养老机构都只是突出解决了吃和住的问题,其他方面则难以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其二,养老观念陈旧。许多老人还是看重居家养老,认为去养老院只是一种颇为无奈的选择,他们宁可独居在家,甘冒无人照料易出意外的危险,也不愿去养老院颐养天年。加之有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很差,甚至不时暴出虐待老人的丑闻,这就难免影响入住的吸引力,床位空置亦属自然。

  其三,护理不够专业。一方面护理人员欠缺,一方面护理水平低下,人员多以45岁以上农村妇女和下岗女工为主,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且大都没有护理资质,缺乏严格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教育。同时,养老业缺乏服务标准,没有服务流程和考核机制,缺少像北京四季青镇敬老院推行8个服务等级、145项服务那样的“标准”。人家详细规定每天打扫几次房间,隔几小时为卧床老人翻一次身。服务周到人性了,就会让人慕名而来。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未来将以每年860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就不难看出养老有多大的市场需求。因而,它被称为“待开掘的金矿”实在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但金矿的开掘,需要建立在更好的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前提下,抢是抢不来的,得要老人用脚投票。如果养老院对待老人像春天般的温暖,使老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421”“621”甚至“8421”的家庭养老结构下,还会出现床位闲置的事情吗?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