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叶祝颐:学校岂能挟权力以销手机?

2015-08-28 17:45:00 来源:光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最近几天,福建省惠安县一些中学开始新生报到,并组织新生参加军训。多位学生家长反映,惠安广海中学在发给新生家长的短信上,强制要求新生在报到时,交490元办理“翼校通”手表手机业务。对此,广海中学邓校长8月25日表示,学校并未强制学生办理此业务,而是个别新生班主任在发送短信时用词不当,让家长产生误会;校方已重新向所有新生家长发送短信,明确告知他们此业务是自愿办理。(8月26日《泉州晚报》)

  在逐利思维泛滥的时代,手机运营商利用学校平台向新生做广告,推销手机通信资源,本无可厚非。但是用不用手机,用什么品牌的手机,选择什么通信运营商,用什么样的资费套餐,这是学生的私事。学生自会根据个人喜好与手机资费标准作出选择。任何人都不能强人所难。

  此事被家长举报后,尽管学校回应称,个别班主任在发送短信时用词不当,让家长产生误会,此业务是自愿办理。但是此手表手机是学校根据管理需要定制的,这是家长、孩子、学校之间沟通的重要通信工具。学生作业、在校表现、学习状况、家长反馈意见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如果学生不办理这种“翼校通”手表手机业务,师生、家校之间沟通都会造成不便,甚至由此造成损失。由于新生和学校之间权利地位不对称。他们敢不“自愿”吗?如此自愿辩解,实在是滑稽得没有半点技术含量。可怕的是,自愿几乎成了一个烂菜筐,任何强奸民意、不能见阳光的收费摊派都可以往里面装。

  给大学新生办理入校手续,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方便新生学习、生活。本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根本不算什么权力。退一步讲,即使迎接新生是一种权力,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校也应该具有起码的权力避嫌意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证清白。可部分学校“活学活用”,把芝麻大的教育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联合通讯运营商玩统一“配发”490元手机的把戏,其错误影响不可小视。不仅与教育精神背道而驰,还容易让人产生权力寻租的联想。

  自《行政许可法》颁布执行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已经有了严格的管理规定与程序要求,收费必须有可靠的法律依据,学校以自愿的名义要求新生消费指定手机,不仅是乱收费行为,而且有损教育公信力。在我看来,学校挟权力以销手机卡,主要还是新生与学校在权力、地位上不对称,学生有求于学校所致。如果不办理学校安排的手机业务,就会给学习、生活带来不便。学生进入新学校本来图的就是一个氛围,为了给学校留一个好印象,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他们即使心中一百个不乐意,也没有多少不“自愿”办理学校指定手机业务的选择。

  其实,现实生活中,学校权力寻租的例子并不少见。前不久还有消息说,有校长带领学生到KTV唱歌。在手握学生命运大权的学校面前,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违心接受学校的霸王条款。本应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学校,以权力筹码强迫学生选择指定手机业务,学校与通信运营商穿同一条利益裤子,俨然把学生当成了寻租的筹码。岂是“误会”两字所能解释的?学校显然不能不顾学生感受,为了一个“利”字,底线失守,廉价出售教育公信力。

  当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让学校主动放弃权力寻租的利益蛋糕并不现实。学生和家长很受伤、很无奈不难理解,但是政府部门与制度决不能无奈。对此,学校不能止于解释“自愿办理”了事,而要彻底停办此项手机业务。教育部门还要启动追责程序。而且,个案纠正只能解决个案问题,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对此负有监管责任。一方面要压缩学校的权力空间,避免学校各自为政,利用种种先决条件搞权力寻租。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不能听任学校欺负学生总是违规不违法,不了了之。(叶祝颐)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学校学生权力家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