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信访工作人员骂人”的体制成因

2014-07-14 10:45:00 来源:广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12日凌晨,实名认证为“温州市政协委员”的网友@欧阳委员发微博称:浙江苍南县龙港镇信访局工作人员用单位短信平台辱骂上访者“贱人”、“怎么不去吃屎”。官方回应称,因信访事项受理问题,工作人员易某承受不了对方的辱骂,并把对方辱骂的言词编辑成短信在平台上发送给对方。目前已对易某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求其向当事人吴某进行道歉。

  无论出于一种怎样的境况,易某作为公职人员骂人,而且通过动用公共资源短信平台骂人,都是欠妥当的。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和前提。

  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我们应该理性地推断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访与接访,在现有的制度架构之下,一头是官,一头为民;一方有诉求,一方有救济;一个通过上访这种形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一个通过接访来倾听百姓呼声,抑或运用自己的责任和权力,来调停消化矛盾和解决处理问题,两者本是一对矛盾体的两个侧面,那么现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恩怨情仇,让上访人与接访人两者怒目相向,恶语相加成为仇人的?

  在一些地方基层,上访与接访之间甚至变成了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变成了天敌,变成了仇家。别说是互相骂娘,咒你去吃屎,动用暴力手段甚至是公检法人员,将上访者“劝归”,甚者被劳教、被神经病等,也屡见不鲜。

  因此,公务员骂人,该反思的不只是言语失范。一句“怎么不去吃屎”再一次骂出了信访制度的软肋。正如学者于建嵘所说,“信访制度本质应当是收集和传达老百姓民意的一种制度设计,相当于一个秘书的角色。但现在却成了老百姓最后一种救济方式,而且被视为优于其他行政救济甚至国家司法救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方面,太多的人都把信访当作救命稻草,有事信访不信法,另一方面,制度本身的先天不足和力不从心,使得无力给予公民应有权利救济。这就造就了基层信访工作的一个糟糕的现状和生态:信访人窝火,信访部门也窝火,两者之间相互埋怨,成了怒目相向恶语相加的仇家和天敌。

  好的制度使人变好,坏的制度使人变坏。笔者认为,作为信访制度,应尽快将公民权利救济方面的职能,从信访制度中剥离出去,将其彻底纳入司法救济的范畴之内,一则为力不从心、疲惫不堪的信访制度减压,二来可以树立司法救济的权威,将公民的权利救济纳入到法治的框架之内,从而解开公民“信访不信法”的恶性循环怪圈。这是信访走出制度困境的根本之策,更是化解当前访民与公职人员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恶语相加之尴尬的良药。(石敬涛)

 

  

  

责任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