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公益风吹进“朋友圈”
最近,我的微信朋友圈中很多人都在转发一篇筹款倡议,说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名学生的母亲患病急需大家捐款。没过多久,这个筹款活动就从光华管理学院扩展到了整个北大,响应者越来越多。善款不断汇聚,展示了学生们的爱心,更展示了一种不太一样的慈善形式。
过去人们常说的公益,是媒体报道某事之后,大家再伸出援手。后来,随着大量专业机构的出现,公益变成了大家有意识地通过公益机构贡献力量。但在近几年,一些公益机构接连遭遇公信力危机,公益慈善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基于私人社交圈的公益行动,开辟了一个新的模式,也为这些疑惑提供了新答案。
当公益又回归到小圈子内的互助行为时,更为强烈的感情因素会提高参与公益的热情。这种更贴近生活的公益行为,能帮助大家树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理念:投身公益,从身边做起。
这些身边的小公益,真正构建起完整的公益生态,使得公益能够多层次并行地开展。公益不再是少部分人发起与参与的“高级游戏”,不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国际国家问题,大大降低准入门槛让公益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私人社交圈公益的流行是对当下公益状况的重要弥补。在社会公益机构鱼龙混杂、难以甄别的情况下,朋友圈实际上是朋友们为我们做的一轮信任筛选。另外,人们社交行为的变化使得社交网络占据了人们大量的生活时间,朋友圈的持续热度使得在这一平台上流转的信息有着更好的传播效果。
目前,腾讯已经将其公益平台搬至微信上,将公益资讯与微信支付绑定,看到项目后即可随手捐助20元。这样的方式极大便捷了公益参与,减少了参与成本。更有价值的是,这一平台的信息可以被人们分享至朋友圈,利用朋友间的信任度与感召力在其私人社交圈中广泛传播。我相信,在这样的优势下,私人社交圈公益将成为公益普及与践行的重要方式。
不过,在目前接入的腾讯公益平台里,大多仍是由社会公益机构把持的项目,与前文所述的北大同学间的公益项目在内容与目的上都不太相似。这也给社交网络时代的公益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不妨大胆开辟个人与小团体项目申请,在获得信用保证的基础上充分打开组织公益的大门,让公益与社交充分结合,从身边做起公益。(周宇诗)
- 网络公益众筹,规范透明方有美好未来2019-12-05
- 首例穿山甲公益诉讼关键不在输赢2019-05-08
- 编一张有爱之网,让走失的人回2019-02-28
- 酒盒印失踪儿童,用商业行为拓展公益事业边界2019-01-18
- “十元材料百元人工”呼唤社区公共服务2018-10-30
- 引导公益慈善从感性走向理性2018-09-17
- 网络众筹漏洞亟须法律补丁2018-07-27
- 食药安全刻不容缓,法律必须亮剑2018-07-27
- 不因公益的善 忽视违法的恶2018-07-26
- 用公益诉讼助推依法行政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