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网络公益众筹,规范透明方有美好未来

2019-12-05 09:17:00 来源:钱江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12月2日,水滴筹就“扫楼式”地推问题发布了最新回应,决定对绩效予以调整,舍弃原有以服务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调整为以项目最终过审的合格通过率为依据,考核围绕筹款全过程,侧重项目真实合规和服务质量维度。

  从这份回应可以看出,水滴筹承认了此前被曝出的诸多乱象的确存在,并将其原因归结于绩效管理方式出了问题。只是,这样的回应仍有避重就轻的嫌疑。必须承认,水滴筹目前实施的考核方式,容易导致推广人员只顾数量不顾质量,但其核心并不在于推广人员的急功冒进,而是审核机制的“形同虚设”。

  这不是水滴筹的第一次“信任危机”。今年5月份,郭德纲徒弟吴帅及家人在平台上发起众筹100万元,却被网友曝出其经济状况良好,在北京有两套房、一辆车,但其在众筹时却勾选了“贫困户”标签。这引起舆论对水滴筹公信力的质疑。

  对此,水滴筹回应称,“当前车产、房产、存款等家庭经济情况普遍缺乏合法有效的核实途径”,“水滴筹要求发起人向赠与人最大化、真实地公示患者的疾病情况、治疗花费情况、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房产、车产等信息)”,“同时,水滴筹将第三方验证机制、监督举报机制与平台审核机制相结合,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事实证明,时至今日,水滴筹在审核环节上并没有太大作为。显然,水滴筹的调整如果不涉及这一核心问题的改变的话,恐怕还是难以挽回公众对其的信心。这是水滴筹的困境,事实上也是当下许多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困境。在水滴筹之前,有许多网络公益筹款项目曾因同样的问题而引发争论。

  目前来看,类似水滴筹这样的网络公益众筹平台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发起人资料真实性的审核上,也就是“信任危机”。因为难以审核或者审核不严,由此带来的信任危机,一定程度上成了阻碍这种公益筹款模式发展的“绊脚石”。

  应该说,网络公益众筹本身并无太大的问题,某些方面比传统公益捐款模式有明显优势。网络不仅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公益发挥了最大限度的作用,而且更有利于追溯和监督。所以,我们对此还应该抱有积极的态度,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公益需要信任兜底。打造信任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作为平台,就需要在风控管理、审核管理、规范管理上做到有迹可循、明明白白,信息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让网民看到严谨性和权威性。

  前端要严谨,后端则要建立权威公正的调查机制以及畅通的追回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就不至于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

  但仅仅有这些还不够,一个行业要健康长远发展,必须要有一套行业规范和管理标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制度这条缰绳的牵引,势必会出现“蒙眼狂奔”的野蛮路径。

  网络公益众筹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唯有规范,才能使这种新事物不至于消耗爱心,才能被公众信任和接受。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