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水”离不开群众满意
今年1月至今,各地被曝光的自来水异味事件达10余起,而其中6起事件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是水质达标,不禁让人对所谓“达标自来水”是否安全心存疑虑。
据报道,环保部不久前发布了首个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有1.1亿居民与重点排污企业“做邻居”,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这样庞大的数字的确让人触目惊心,自来水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经过多道复杂的工艺流程、通过专业设备制造出来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安全饮用标准,也就是所谓的“达标水”。但是,在各地曝出的自来水异味事件中,只有个别地区查明污染源,更多地方在对水质取样送检后,得出异味水检测达标和安全的结论,异味原因始终不明。
“达标水”应该等同于“安全水”,但检测标准和百姓感受出现偏差,“达标”的结果并不能消除老百姓的疑虑。据了解,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将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新标准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为什么达标水还是会出现异味?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指标可靠,还是人的感受可靠?
饮用水安全关乎民生。从源头水、出厂水一直到居民家中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整个输送过程经过多重环节。业内人士指出,在“达标水”管道输送过程中很容易遭遇污染,但这种污染要么往往检测不到,要么根本不做检测,就可能导致“达标水”“异味”的现象。当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与百姓感受不一致时,是否是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出了问题,首先是相关部门需要调查论证的。
群众利益无小事,尤其作为“生命之源”的饮用水是否安全是头等大事。保证居民喝上干净安全的水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点,它事关人的生命安危,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饮用水安全已经越来越引起不少地方政府的重视,水流经过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地方都应受到严密监管,不仅要确保“源头活水”,也要确保“龙头净水”。
自来水异味事件警示人们,在“达标水”通往“安全水”的道路上仍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仍有很多功夫可以下。“达标水”离不开群众满意,从监测最初的“源头水”,到保证居民家里“最后一滴水”的安全,体现着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和能力。尤其是在水资源环境遭到严峻挑战的时候,更考验着政府治理的智慧和水平。 (宋 华)
- “红管家”激活小区治理“新活力”2023-09-22
- 让全民医保更好保障病有所医2020-03-23
- 英雄的群众筑起抗疫防线2020-03-13
- 决胜之地,领袖和人民在一起2020-03-11
-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胜利2020-03-10
- 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更要“弹好钢琴2020-02-14
- 彰显“基层减负”新气象2019-12-16
- 互联网思维是合格领导干部的标配2019-12-12
- 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2019-10-31
- 立足基层实际抓好主题教育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