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案件不妨更多些指名道姓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针对基层关切的“跑部钱进”和“衙门作风”等问题,财政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研究制定专项治理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进行集中整改。财政部已查处2起作风问题典型案件,1名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和1名专员办处级领导干部受到处理。
“跑部钱进”和“衙门作风”等问题,可以说是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官场顽症,尤其是“跑部钱进”,近年来由于“驻京办”的神秘存在,尾大不掉而屡屡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热议。伴随着反腐的深入,人们更想知道现实生活中,各地的基层单位为了获得稀缺的政策支持,争得项目和资金,究竟是如何殚精竭虑,甚至“前腐后继”地“跑部”、“钱进”的?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现了两起机关处级领导干部涉嫌“跑部钱进”,顶风而上的违规违纪典型案子,应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法制教育公开课,财政部完全可以,也应该公开曝光这两名处级干部具体情况,譬如大名,担任何职,有哪些具体的违规违纪的行为,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媒体在报道这则新闻时,只是笼统地将这两起案例作为一种整治成果一笔带过了,并没有说明具体情况。
去年年底,中央纪委通报违规案例指名道姓后,“某”字几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实打实的张三、李四。前不久,政法委也首次集中通报10起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同样指名道姓,这些都是很好的示范,值得财政部和各部委学习。(李甘林)
责任编辑:鲁珊珊
- 拒绝“微腐败”,从自身做起2020-04-21
- 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2020-02-26
- 疫情面前,莫当“温吞水”干部2020-02-17
- 学会“戴着口罩”抓发展2020-02-17
- 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更要“弹好钢琴2020-02-14
- 互联网思维是合格领导干部的标配2019-12-12
- 带头提高制度执行力2019-12-12
- 如何避免脱实向虚2019-10-31
- “闲置房物业费按60%缴纳”很公平2019-07-29
- 历史文化名城不能变成“历史文化伤城”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