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东:不能让公众做大气污染防治的买单王
日前,国家发改委能源与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在谈到新一轮城镇化问题时称:“民众也应该转变意识,主动承担环保责任,治理环境的成本需要公众支付。”与此同时,姜克隽称,自己非常赞成“百姓要为呼吸新鲜空气买单”的观点。原因是,“直接涨价要好过不知情的财政拨款。直截了当在成本中增加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比如提高能源价格。目前争议较多的环境税尽管对企业征收,但实际上它仍然是消费税,企业仍会将此转嫁到商品价格中,实际上还是消费者自己买单”。(9月25日《南方都市报》)
姜克隽的观点,貌似构建在这样的逻辑之上:既然企业会转嫁被征收的环境税给公众,那么不如让公众直接买单,还能借此倒逼公众提升环保意识。这种逻辑实际上很荒谬。空气质量变糟,不能全怪民众。为何一谈空气治理,就想到让百姓买单?从根子上看,这仍是一种权力经济学思维:权力不愿意为恶化的环境买单。
现实中一些地方,考核官员政绩往往是GDP至上,至于环境的好坏往往被忽视。在这种思维驱使下,有多少官员愿意更多为治理环境倾注物力财力?毕竟,治理环境在短期内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回报,而狠抓GDP数据,则很容易为政绩簿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此而论,在净化空气与发展经济之间,不少官员自然而然会选择后者。
但不管是官员还是民众,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呼吸。短期内,经济发展或许会给一些官员带来高升的机遇,但是从长远来看,一地空气质量如果持续变糟,受影响的将是长住此地的全体民众。更为重要的是,空气质量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不是某一个公民或某几个群体的私事,而是政府与公众应该共同担当的责任。从政府层面说,具体的责任应该体现为,在公共财政不是问题的情况下,适度向大气污染防治倾斜。从公众角度而言,责任意味着每个人都该尽到自己的那份力。唯有如此这般的多方发力,一座城市、一片土地的空气质量才会节节攀升。
目前而言,赞成“百姓要为呼吸新鲜空气买单”的观点人,应该还是少数。当下的问题,不是有多少人秉承了这样的思维,而是在大气污染防治制度设计层面,“更多让公众买单”有何种程度的具体呈现。最为简单的逻辑还是,如果在大气污染防治整体制度设计中,能多一些科学、成熟、合理的责任划分,公众就会少一些为新鲜空气支付成本——至少应该是比例恰当的买单。
让人欣慰的是,比之油品升级转嫁消费者买单的做法,空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在提高官员治理环境积极性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出台了首批大气治污“地方责任状”,为落实《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了细致的官方行动图。比如北京日前更是提出,将“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针对于此,公众的最大期望还是,类似的更多强调政府责任的做法,能够在更多地方得到推广并确保刚性执行,不再让公众为呼吸新鲜空气而持续地做买单王。
- 别让高尔夫球沦为腐败润滑剂2016-06-01
- 辰禹:“主动失联”男子确应为其任性“买单”2016-05-27
- 南京虐童案 谁为二次伤害买单2015-08-17
- 一边无戏可演一边无戏可看2014-06-17
- 谁来为丢失放射源事件买单?2014-05-11
- 政府为“自费反腐”买单留住良心2014-04-29
- 徐仁飞:政府应为临时工去标签化买单2014-04-13
- 同学聚会应回归本真2014-03-27
- 雾霾罚单谁应买单2013-12-11
- 把公款买单的政府会议市场压下来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