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预警主要靠鱼”本不是个可笑的话题

2013-07-10 14:47:00 来源:华声在线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本次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中值得关注的是,从广西方面出现死鱼到检测出水质超标,居然用了5天时间。人们不禁要问,水质出现异常,下游主要靠上游预警,而上游预警难道主要靠鱼?(7月9日《广州日报》)

  环保预测靠鱼,这并不是一个笑话。科学上讲,鱼类其实是一种有效的生物监测和预警手段,很多自来水厂就会有前置的取水口专门养鱼,如香港的自来水厂就养着一种特殊的鱼种,其敏感反应的毒物达到数百种。此次贺江水污染,同样也是沿江大量的鱼死去,发出了第一预报信息。

  死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鱼死了,相应的监管却依然失聪失明,甚至欲盖弥彰为自己找理由开脱。虽然得承认,水质监测受距离、人力、仪器、经费等各种外在客观条件所限,有导致监管滞后的可能。不过,以死鱼为警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作为,却显得尤为重要。贺江水污染事件中,从死鱼到最后检测水质异常,居然用了5天,而找出污染源更是费时不少。相关方面缺的恐怕不是技术的支撑,而是态度的暧昧以及责任的漠视。

  之前,河北沧县40米深井地下水呈粉红色,当地环保局长回应称,地下水呈红色并不代表不合格。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小江因河水颜色发白被当地人称为“牛奶河”,当地环保局坚称水质达标。前不久,对滑县水污染致癌事件,当地环保局称,经抽样检测,柳青河河水的化学耗氧量及氨氮指标并不超标,群众是为了引起重视、制造影响而夸大其词。

  这样的心态与作为,在其他事件中同样可以窥管见豹。大量的鱼死了,环保部门无所作为;而当沿岸的人因水质污染而身患重病时,环保部门依然置之度外。环境污染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在严重的污染之下,还有几条河流里有鱼?在环境信息成为“国家秘密”、个人自检不被认可的语境下,公众又靠什么来预判?

  预警主要靠鱼并不是个可笑的话题,当公共管理者“连鱼都不如”之后,所有的理由与辩解就显得苍白而荒诞。(唐伟)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