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给考生一个接受平庸的机会

2013-06-24 17:49:00 来源:齐鲁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本报评论员 王昱

  今天是山东省高考放榜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有关高考的新闻多少已经趋近程序化。从媒体到学校,所关注的多是各地的高考状元。

  “九衢莫怪人争看”,对佼佼者的关注是人的本性,但那些成绩一般的大多数考生,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因为他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命运与未来,关乎整个社会的命运与未来。

  放榜的这一天,最纠结的或许是那些成绩平平的考生。但可悲的是,他们的这份纠结其实意义不大——毕业于一所一流的二本学校还是二流的一本学校,在“结构性失业”、“最难就业季”的当下,其实无甚区别。在考研中打“翻身仗”可能是他们的备选项。然而,作为与高考同样的选拔考试,考研注定也只能成就少数人。

  其实,就算在这些考试中成功又能如何呢?学历的“通货膨胀”,正让“名校生”这块牌子日渐失去往日的光泽。高考的胜利者在享受了“一日看遍长安花”的短暂欢愉之后,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所拿到的不过是另一场残酷厮杀的入场券。

  高考,这个曾经被很多人称为“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正在日渐沦为很多中国人一生中要经历的无数场竞争中的普通一场。这些竞争的规则有类古罗马决斗比赛——失败者下场可悲,而胜利者的奖赏只是有资格继续战斗。

  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正如舆论喜欢热捧各类高考状元一样,我们社会目前还是一个喜欢“锦上添花”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社会资源因为“赢者通吃”,逐渐向塔尖集中。这个残酷的现实造成了年轻人不得不拼尽其所能向上谋取更高的社会地位。高考竞争的残酷和应试教育的痼疾难改,和“拼爹”“嫁得好”等现象一样,实则反映的是对中下层生活状态的恐惧。如果“平庸”意味着贫穷,那么年轻人就只能竭尽所能地“拒绝平庸”。

  任何一个社会的精英都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人难免平庸。现代社会应当平衡社会资源,让大多数人能体面地生活,“享受”他们的平庸。只有社会认同人们有享有平庸的权利时,才更有助于精英涌现。乔布斯之所以敢于选择退学而留在学校里听课,不是因为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而是他知道即便失败也不会惨到衣食无着。

  平衡社会资源,让年轻人无论上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学生从残酷而无休止的“过关斩将”中停下来。也许,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今天,我们除了对高考中的佼佼者说声“祝贺,再接再厉”,更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社会能为竞争中的落败者留个机会,给平庸一个机会,给大多数人一个机会。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