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涝情信息何必成“疑云”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新华网哈尔滨4月9日电题:气象、涝情信息何必成“疑云”
记者程子龙
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省今年遭遇严重春涝,记者采访省气象局欲了解实时情况,一位工作人员神秘表示,对今春涝情及土壤墒情,气象部门已监测到非常详细的情况,但是不敢给记者,怕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责难。
这样的神秘遮掩并非个例。近年来,记者采访了解旱情、涝情、汛情及森林防火形势等信息时,屡屡遭遇推脱搪塞,即使最终提供,也往往寥寥数语、惜字如金,甚至使用一些被“处理”过的数据或情况敷衍了事。
气象信息如此,一些地方政务信息不愿公开更不待言。桥梁垮塌、事故处理、“三公”经费、疾病疫情……屡屡成为“不能说的秘密”。凡此种种,不仅使信息公开的相关条例束之高阁,更侵犯和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
权威信息通常来自科学的监测和统计,不仅是领导的决策参考资料,更是百姓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参照数据。将本该公开的信息百般遮掩,欲说还休,其中的“奥妙”耐人寻味。以气象信息为例,明明掌握信息却秘而不宣,是否就可以“根据需要”总结工作,甚至对上申请帮助?是否就可以免除决策有误、工作不力的担忧?是否就可以免除社会监督?坦诚公开与多方遮掩之间,折射的其实是一种态度和作风。
推动政府政务信息公开,需要的不仅是口号,更要实实在在的观念转变和行动。将重要信息准确、及时公开,理应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及负责人的重要认识。遮掩、推搪、躲避的习惯性做法不转变,就难以从根本上改进工作作风,也难以打造服务型政府形象和提高政府公信力。
责任编辑:宋莉
- 回望开国气象 牢记初心使命2019-09-30
- 治霾,地方政府的内生动力不足2016-12-14
- 引网友刷屏的“北京蓝”因何造就?2015-06-14
- 频现蓝天本不该成“新闻”2014-07-02
- 雾霾围城预案应做好2013-12-09
- 气象干预治霾:哪里的蓝天不靠吹2013-11-23
- 雾霾影响生殖,不能仅当雷语听2013-11-06
- 异乎寻常的高温灾害需要异乎寻常的应对2013-07-31
- 决算信息公开不能让人猜谜2013-07-21
- 防汛,别只盯着汛期201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