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近三成国考岗位仅限本科的纠偏意义

2012-10-25 14:48: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作者:王垚烽

  日前,2013年度国考职位表的一公布,就被发现多了个新词儿“仅限本科”。经记者查阅统计,在12901个国考职位中,学历要求为“仅限本科”的有3379个,占所有职位数量的近三成,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多于中央”的特点。对此,一些怀揣着高学历却被拒之门外的研究生,不禁大呼多读了三年书情何以堪!(10月24日《广州日报》)

  “研究生就业率不及本科生”引发的舆论喧嚣尚未尘埃落定,国考部分职位“仅限本科”又给曾经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更多知识改变更好命运”的高学历群体一记现实闷棍。一些人由此心态失衡,喟叹“三年白读了吗”在所难免。不过,倘若我们从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给以及对“唯学历论”的反思角度来考量,便不难体味此举所蕴含的积极理性的“人才观”纠偏意义。

  曾几何时,对于学历的盲目崇拜,使得中国社会整体的“取才之道”拐上了“文凭至上主义”的歧途,不仅公务员岗位设置越来越多地注明“硕士及以上学历”,就连乡镇企业招聘一个文秘,都要求“英语六级”。这种畸形的“人才观”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随着高校的盲目扩招、研究生人数的逐年攀高,硕、博士的“含金量”迅速贬值。

  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堆砌并未能给用人单位带来预期中的“资源红利”,相反,如水利部黄河委员会相关人士所言,基层岗位太苦,博士、研究生留不住,甚至出现过研究生考上了却没来,或者来了不久就走了的情况。在某种意义上,相比学历、能力,人员过度流动所导致的用工不确定性,已成为不少企业及基层部门可持续发展,甚至正常开展工作的最大阻碍。

  毋庸讳言,基层工作较中央单位艰苦、农村工作不如城市有“钱途”的就业现状和工作环境,在现阶段内尚无法得到根本改变。正因如此,我们与其诉诸家国情绪、青年使命等道德宣教,不切实际地呼吁博士、硕士扎根基层、奉献青春,不如更加理性地选择人才、招聘雇员,将那些有落脚基层意愿,也更适应基层工作性质的人遴选出来、任用起来。毕竟,基层工作多为重操作的服务、业务性岗位,那些擅长理论研究的博、硕士未必就干得比本科生好,“仅限本科”的招聘安排反而有利于因岗选人,防止人才浪费。

  当然,研究生也没必要自怨自艾,抱怨“三年白读了”。毕竟,还有那么多侧重技术和研究的“直属岗位”是面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只要自身能力足够出众,不愁找不到工作。死盯着那些个“程序性岗位”,进而抱怨“仅限本科”的制度设置不公,不免令人怀疑抱怨者自身是否空有“硕士”之名而无硕士之实。

  从盲目追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到“仅限本科”的制度改进,政府人力资源配置理念已实现理性回归,而其指标作用能否带动社会反思已有的“用人观”,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身发展道路,进而冷静看待考研等连锁效应?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