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新华网评:机构改革要做好“四则运算”

2018-03-29 17:02: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杨瑞兵

  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承载,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历来是党和国家自我革新的重要阵地。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仔细品读机构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感其中蕴含着四则“运算法则”。

  首先是做好“加法”,处理好从无到有、“1+1>2”的辩证关系。方案中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基于此,“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成了机构改革的鲜明特征。

  转职能,首要的就是进一步明确职权,分清职责,要做好合并同类项,将机构重叠、职能重复、工作重合的部分高度集中起来,改变“政出多门”的低效格局,形成“1+1>2”的高效机构。比如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就是将既有的、分散的职责集中起来,再重新赋予统一的、明确的职责。转职能,还要正确理解新成立机构的重要意义。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需要有新的管理机构,比如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正是落实“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又一实际举措,是“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的重要机构保障。

  其次要做好“减法”,要始终坚持机构改革的“自我瘦身”。这次机构改革,着力点是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通俗地讲,就是要讲究“性价比”,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价值。

  轻装上阵,更能走好万里长征。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和副部级机构都有所下降,但最新的机构职责却更加简洁明晰。比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多项职责划归到其他部门,可以更好地聚焦新的要求,履行全新的职责。做“减法”的过程,也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具体进度,比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不再保留,说明这些机构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第三要做好“乘法”,要充分发挥机构改革的重大作用。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就必然会触动一些既有习惯、套路,甚至是产生阵痛,但如果不破除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就难以摆正关系,最终妨碍到经济发展。

  机构改革是手段,目的是要更好发挥机构职能。要借此次机构改革、职责划分的机会,打通党和国家机构履职的“肠梗阻”,让履职更直接、更高效。比如针对我国灾害频发的特点,组建应急管理部,集中了公安部、民政部等12个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使得应对重大安全风险的职责更加明确,在保障社会安全运转上更加体现出“集中化、专业化”。

  最后要做好“除法”,坚持党和国家机构的动态改革。1981年以来,党中央部门4次改革,国务院机构7次改革,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机构改革这一上层建筑建设的一以贯之的决心和行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在时时刻刻变化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党和国家机构就应当适时进行改革,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求。比如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文化已经有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强烈需求,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有利于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意义重大、影响长远,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历史担当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深谋远虑,必将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工委)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