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山东创造:顶天立地的智慧

2025-08-07 17:01:0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在渤海与黄海深情环抱的山东半岛上,一方水土的沉稳与坚韧,孕育了山东人既仰望星空又脚踩大地的独特创造禀赋。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上的创造之光不仅照亮了技术的高峰,更温暖了烟火人间的无数角落。

  回溯历史深处,齐鲁大地上早已点燃了创造的火种。古时工匠祖师鲁班,便生于鲁地,他手中诞生的锯、钻、墨斗等工具,无不是从日常劳作中淬炼而出,闪耀着解决实际困难、提升人间劳力的智慧光芒。春秋齐人撰写的《考工记》,更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奉为圭臬,强调创造需应天时、接地气、合实用——这一理念,早已如盐入水般融入了山东创造的血液之中。

  时光流转至今,这份“接地气”的创造智慧,在山东的沃土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当寿光的农民王乐义从辽宁引进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时,他没有照单全收,而是因地制宜将其由五层薄膜精简为三层——这看似简单的“减法”,却使技术成本大幅降低,大棚迅速推广,让无数菜农的冬闲田变成了聚宝盆。从此“蔬菜之乡”的美誉不胫而走,让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了丰饶之花,让严寒的北方冬季也长出了春天鲜嫩欲滴的绿意。

  山东创造的伟力,既在土地深处向下扎根,亦在科技峰巅向上伸展。在青岛港那壮阔的自动化码头,只见偌大的码头空无一人,巨型桥吊行云流水般抓起集装箱,精准得宛如巨人之手。这背后是青岛港团队突破重重技术壁垒的呕心沥血:他们从零开始研发操作系统,攻克了让钢铁巨轮“睁开慧眼”的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昔日海港工人们弯腰弓背的沉重身影,如今已被智能机械精确高效的舞步取代——汗水浇灌的智慧结晶,正升腾为现代工业的奇迹。

  从鲁班削木为器,到王乐义改良大棚,再到青岛港的自动化码头,山东创造的智慧始终如一:它既能如鲲鹏展翅飞向技术穹顶的至高处,也如禾苗扎根于泥土深处,在寻常日用中绽放出万千光彩。顶天立地的创造精神,让齐鲁大地的每一次开拓不仅为历史长河添注了新动力,更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每一处平凡角落。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古老《考工记》的箴言在时代激流中愈发清亮:创造唯有既顺天应时、又扎根大地,才能让科技之树最终结出甜美的民生果实。山东的创造之路,正是这智慧之光照进现实的最美写照。(文/张杰)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