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将文物做成地图,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2023-11-13 16:51:0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最近,一张标记近万个历史古迹的中国地图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震撼和赞叹。这张地图上,密密麻麻地堆满了文物古迹的坐标,让人们第一次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灿烂的中华文明”。这张地图的制作者是一位名叫吴运杰的文物爱好者,他花了七八年的时间东奔西跑,摸索着拍摄文物、记录古迹,最终决定将这些宝贵的遗产制作成地图。(11月12日 人民日报)

  据了解,吴运杰从2020年开始,参考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省的省级保护单位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信息,制作了这份“全国文物古迹地图”(简称文物地图)。他仔细查阅了每一个古迹的位置、照片和开放时间等具体资料,并进行了初步的艺术价值判断,然后亲自标注在地图上。

  无论是北方的长城、故宫,还是南方的丽江、黄山,亦或是西部的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东部的苏州古城、杭州西湖……随着地图的放大,这些古老的名字变得清晰可见,承载了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古迹重现于人们眼前,每一个标记仿佛都诉说着传奇和故事。不仅如此,分布在乡村和田野间的寺庙、古塔、民居、桥梁和楼阁,也第一次成为地图的主角。有人算了一笔账,假如每天游览一个古迹,得27年才能参观完。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中国而言,这样的举动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让跨越了五千年的文明重新闪耀,让收藏在博物馆中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焕发生机。

  事实上,文物地图不仅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博大,也让人们意识到这些文物古迹的分布之广、保护之艰巨。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布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古迹,它们由于岁月的流转、自然的侵蚀以及人为的破坏,变得岌岌可危,需要我们加强科学研究和调查,深入了解文物古迹的历史、特征和状况,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准则,共同守望这些宝贵的遗产,让它们继续发挥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

  吴运杰的这张地图是一项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它让我们看到了文物古迹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点。在数字化时代,利用技术手段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变得更为重要。但要建立完整的文物地图,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海量的数据收集背后,意味着繁琐的编辑与整理。后续可通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以及让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其中,克服这些挑战,建立起更加准确、全面的文物地图,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乘地图之力,观文物之状。文物地图看上去是一份简单的数字成果,但却指向无限的可能性。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像文物地图这样记录文物古迹的用心之作,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将穿过时光、越过山海,向我们跋涉而来。(文/孔德淇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