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40年冷板凳终获诺奖,给教育带来何种启示

2023-10-08 18:33:4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花落美国免疫学家德鲁·韦斯曼。这位寂寂无名40年,因没有科研经费、没有科研成果,三次被解雇,曾在美国数个大学试验室被赶来赶去、偏执于mRNA免疫反应研究的女科学家,终于收获外界的认可。(10月8日 《南方日报》)

  韦斯曼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科研道路上,她遭受了无数的冷眼和困难,但并没有被击垮。相反,她通过常年不懈的努力和对科研的执着追求,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类似情形在科研领域十分常见。例如,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的路上,默默地走过60年。在此过程中,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没有丰厚的物质和利益,有的只是孤身上路、踽踽独行,以及屡试屡败的沮丧,和实验带来的病痛。这些科学家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点:纯粹的热爱和不服输的坚持。

  然而,当今社会教育焦虑愈演愈烈,部分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偏离了这一方向,以结果产出为导向,陷入了一种误区,往往只注重追求短期目标,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最终压缩了个体的发展空间,也限制了自身多样性和潜力的发掘。

  事实上,好的教育不是把每个学生都栽培成学霸,而是结合孩子天性和禀赋,因材施教。站在“双减”新起点上,教育者和家长需要转变观念,从过度关注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鼓励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兴趣培养,锤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韦斯曼的人生经历也提醒我们,人之一生如海上行船,不可能一帆风顺,起起伏伏乃常事。更何况,影响个人际遇的因素有多种,包括能力品质、身心状态,甚至是当下运气等。正因为如此,学会面对“失利”并转败为成,对学生个人与家庭而言或许更为重要。正如韦斯曼所言,“实现目标的人是那些面对挫折,并处理它,理解它,并利用它的人。”

  面对挫折,家长和父母要在思想上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成功不是唯一的目标,挫折是成长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重要的是通过努力和坚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行动上不过度保护孩子,可以通过设定适当的目标和挑战,帮助他们直面挫折,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勇气,建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和能力。

  韦斯曼40年冷板凳终获诺奖,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一面镜子。只有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追求全面发展而非短期功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才能为他们的未来铺就一条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道路。(文/孔德淇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