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需要夯实“双减”初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双重负担,助力教育良好生态。
“双减”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扩大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应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教育之本,提升教学质量,筑稳“双减”根基。著名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说:“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家长才能不给孩子报班参加校外培训。”“双减”政策的下发就是为了改变现有教育错误的认知,学习不是一味地布置乏味的作业、剥夺孩子的自由,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尊重孩子、提高教学应有的质量、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正如现在推崇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本质上也在表达教育的初心是育人。科学性的教育模式、制度性的教育体系、素质性的教育质量,都能改变课堂学习氛围、提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习压力,从而实现孩子、家长、老师的三位一体化。
把稳教育之源,规范培训机构,夯实“双减”初心。《意见》提出要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求各地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盲目让孩子上校外培训机构的家长不在少数,殊不知现在教师水平逐渐提升,孩子的学习通过学校教育就可以实现家长们的期望值,而校外的教育与其说是帮助孩子学习,不如说是家长们之间的攀比心,一切只是为了他们口中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是这种理念,培训机构肆意妄为,打着教育的口号大行其道,孩子也因此失去天性和个性发展。对于这种有着“功利性”的教育机构要严守“审核关”,在广大家长群体中大力宣传弊端和虚假行为,强化校外培训的监管制度,全面推行实名举报制和网络公开制,对于一些经得住推敲的机构,进一步规范机制,扩大良性教育资源,成为对孩子有益的供给。
“双减”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响,社会各方都密切关注。学校、家长以及培训机构都应该为了“双减”综合施策,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助力教育体系的良好运行。(文/姜梦奇)
- “双减”政策的“减”与“增”2021-09-13
- “双减”之下,老师家长应做好“双增”2021-08-20
- “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破茧”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