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做“勤迈步子”的党员干部

2020-10-09 16:1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跟一位在基层工作的朋友谈心,朋友自豪的说道:“由于包村、扶贫、检查企业、危房排查、汛期排查等等工作,开展下村入户‘上门服务’,几乎每天稳居运动步数排行榜前三名,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实。”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当前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形势,深入群众不逃避、勇挑重担不推诿的“走出去”干事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基层干部要接地气,记者调研也要接地气。”基层是人生价值最好的展示场,是意志品质最好的磨砺场,更是增强与群众感情最好的积累场。对于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只有“勤迈步子”走出办公室,多到田间地头转转,做到“眼睛向下,身子下沉”,才能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进而“对症下药”解民忧、暖民心,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勤迈步子,方能深入一线“察民情”。“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全面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兴衰成败。党员干部要敢于深入一线,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现状。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因为嫌弃基层环境差、不知怎样与人民群众交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作祟等等,宁肯坐在办公室里分析明知是虚假的数据,也不愿意入村调研,时间久了就成了只听汇报的“不接地气”干部。党员干部要多到最具“烟火气”的田间地头去转一转,体察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并将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反馈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而不是用一味的听汇报、看材料。
  勤迈步子,方能走进群众“听民声”。“民声关乎民生,关乎民心”,党员干部要多到基层走走,坐坐群众板凳,听听群众家长里短和委屈抱怨,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好群众心声的“记录员”,从群众的意见和看法中听出感情、听出味道、听出压力和工作的动力。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摆着一副为民服务的姿态,却对群众实际需求置之不理,即便是偶尔入村调研,也是“蜻蜓点水”,久而久之就会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党员干部只有走进群众,才能关注到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祉,赢得民心。
  勤迈步子,方能找准症结“解民忧”。“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想要解决一个难题,只有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喜欢坐在办公室苦思冥想,研究数据与汇报,看似认真工作,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群众所需,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很少下基层实地调研,导致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党员干部要做到“眼睛向下,身子下沉”,迈开步子,走出办公室那一亩三分地,多到田间地头转一转,真正发现人民群众所需,找准症结,学会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方法,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化解矛盾、综合协调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党员干部要勤迈步子走进村街民巷、田间地头,少一些“远程办公”,多一些“入户上门”,真正做到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文/董艳敏)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