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地评线】鲁网网评:双向选择的人生真没必要过分解读

2020-08-28 13:5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来,有两则新闻燃爆了网络,引来了不少网友们的热议。一则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到街道担任副主任,另一则是清一色清华、北大毕业生被招录进余杭区的各个街道办事处。 

  说起这两则新闻的关注点,大概都是人才对就业的选择不符合人们的固有认知,大多数人总认为,高学历、高知识分子,尤其是科研类的高端专业人才,就应该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或者专心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对于他们“跨界”或“降格”去乡镇、街道的选择,表示不能认同和接受。于是,大材小用人才流失”“教育悲哀”……带着过重偏见感情色彩的定义不绝于耳、迎面而来。 

  其实,就业本来就是一个“你情我愿”的双向选择,谁又有过多的权力去干预?况且,业有三百六十行,却无高低贵贱之分,谁也没有规定哪个行业,哪一职业不允许招聘高素质人才。所以,无论是哈佛大学的博士,还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哪里、干什么,都是他们的选择,更是他们的自由,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分解读,更不要去故意歪曲。 

  人才兴国,人才兴业。人才哪里都需要,基层工作也不例外。正如有分析指出,近年来,随着街道、社区提高对岗位人员专业性的要求,基层工作早已不只是戴着红袖章走街串巷的场面,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等全新的治理模式,必然要求队伍结构的年轻化和专业化,也亟须吸纳不同领域和层面的高素质人才,为基层工作贡献新鲜血液。确实如此,选拔高素质人才从事基层工作,也是必然和趋势。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理论视野能力素质更有利于基层工作的落地落实;况且,从长远看,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将会为未来基层工作的治理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性。由此看来,只要选拔程序合理合规,就算是海龟博士、名校毕业生去街道干事创业,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也希望,各媒体和广大网友在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同时,也要理性思考、合理判断,切不可去乱定义、恶引导。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科研事业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希望有关部门能提起重视,积极采取人才吸纳措施,让更多的人才向更需要的地方集聚,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靠人才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各类行业发展进步。(文/韩朝辉) 

责任编辑:刘胜男